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6 11: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
目的:明成祖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
①明政府的支持
②造船技术的发达
③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⑤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⑥和平外交政策

戚继光抗倭
2.1 倭寇

材料: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材料及图片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对此,明朝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现象:倭寇横行致使东南沿海地区遭到重大破坏
应对:明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2.2 戚家军与鸳鸯阵

戚继光南下抗倭,整顿军队,严格训练,更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誉为“戚家军”。
2.2 戚继光抗倭

平定浙东倭患: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
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两地倭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2 戚继光抗倭


2.3 评价戚继光抗倭(约1555-1563年)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结合戚继光抗倭及上述材料,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Part 3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阅读教材74页相关史事,说说葡萄牙能够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澳门的居住权反映出当时明朝的何种社会现实?
明朝政府的腐败
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3.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明对外关系变化原因
Part 4


4. 明对外关系变化原因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两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
根据材料说明明朝对外关系变化的原因。
明朝国力的变化
本课小结
Part 5


5.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和平交往
明中后期
国力减弱
戚继光抗倭
冲突战争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