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为什么在国内外会有如此多的有关郑和的遗迹,人们还在纪念他?
走进本课就可以揭晓答案,与此同时,还要知道明朝其他对外交流的史事。 南京郑和纪念馆云南郑和墓和纪念亭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前提、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2.结合《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学会观察、培养分析图片的能力。
3.通过郑和西洋的盛况,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郑和下西洋(自主学习)(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下西洋在位的皇帝:_______ (3)西洋的地理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况:(5)时间:_____________ (6)次数: _____________
(7)船载物品及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到达范围:_________________; 最远到达地区:_________
(9)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1、背景:15世纪初,
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国力雄厚,成为当时
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
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
取海外的奇珍。
文莱 《明史·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西洋”指哪里?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郑和下西洋榜葛剌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占城郑和下西洋红
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概况(1)时间:1405年到1433年;次数:先后7次。
(2)到达范围和最远到达地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船载物品及用途: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比一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时间早
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想一想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
(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戚继光抗倭(自主学习) 1、倭寇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___严重。
(2)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戚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戚继光抗倭(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戚继光抗倭的经过?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又与其他抗倭将领合作,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
继
光
像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答:它可视为戚家军的战歌,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对戚继光的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民族自卫战争。想一想课堂小结
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对外关系
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基础巩固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3、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4、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 ②日本的武士 ③日本的奸商 ④日本的天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cAB基础巩固5、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6、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7、“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 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AA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