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6 11:04:01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
教学设计
用案人
授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第 课时
目标要求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重点
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难点
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法教具




学 习 内 容
个案调整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清朝前期 ,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6年后纳税、旱田10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 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材料二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 土地止有此数,苟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联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 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帝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3)据材料二回答清朝雍正帝在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2.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材料一 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 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二 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清代全史》
材料三 明朝后期的商业很发达,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开始形成。商人足迹北至塞外,南到两广、云貴,并出现了徵商、晋商、江西商人等著名商人集团。商人拥有极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材料三表明当时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巩固练习
1.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 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
A.农业生产B.手工业生产C.商业贸易D.中央集权
2.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 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A.顺治帝B.康熙帝C.乾隆帝D.雍正帝
3.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 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 )
A.盛泽镇B.汉口镇C.苏州D .扬州
4.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 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
A. 晋商B.徽商C.苏商D.浙商
5.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清朝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至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清朝的全国人口已经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 总人口的1/3( )
A.康熙末年B.雍正末年C.乾隆初年D.乾隆末年
6.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康熙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下列明清时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①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②某些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③全世界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六个
A.中国手工业发达B.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落伍了
C.中国商业很发达D.中国人口众多
8.“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9.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B.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的种植
C.政府推行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政策D.战乱频繁
10.清朝前期,人口显著增长,这是社会繁荣的产物,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的隐患。下列关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人多地多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环境遭到破坏D.给社会带来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 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 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首先在于其从商历史最长,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也最长,在经商中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成为富 可敌国的商人。
材料三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示 意图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史实,说明晋商是如何“货通天下,
汇通天下”的。
(3)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12. 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2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年间的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当时随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高于英国,麦子的收获率为15:1,而当时的欧洲,粮食收获率居首位的英国也仅仅为10:1。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还主要归因于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大力推广。
材料二 清代前期,民间工场手工业已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某些生产行业中出现和发展。丝织业早在明代就已出现手工工场,到了清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愈加扩大,分布地域更加广泛。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四方流通联系更加密切。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2)清朝时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请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3)清朝全国商业网是如何组成的?清朝时影响最大的商帮是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