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2《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2《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6 18:2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想象、模仿、朗读补白文本,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积累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人添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以后的语言所富有的魅力。
2.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教具: 阅读材料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字游戏导入 切入语言话题
1、师生游戏 对接词语:老师——学生 大人——小孩 高——矮
站——坐 中国人——外国人
2、揭题: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靠语言与更多的人得到交流,每一种语言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感受语言的魅力。
【设计理念:游戏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词语对接,紧扣课文内容,涵盖语言因素,自然顺接,导入新课。】
二、略读中梳理 感知“语言的魅力”
1、回忆课文,故事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2、浏览第1段,分别说老人和行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找出对老人的描述,读出你的感受。
4、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行人的心理。
5、梳理行人与老人的关系,引出诗人。
(难道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一个贫穷的失明老人就应该这样相处吗?难道没有一个人会被这样的场景触动吗?)
6、诗人看到木牌,看到不幸的老人,听到他的叹息,——(引读4自然段)
(评价诗人)
诗人的出现让行人与老人有了联系?(纷纷相助、慷慨解囊)
7、这截然不同的举动,令老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源于诗人的六个字:春天到了,可是
8、明确重点:(这几个字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这句话的魅力究竟在于什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硬地讲解相关方法,显然很不科学,不容易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通过提炼人物信息,点拨明确人物,很自然地梳理出了文章脉络,把握了主要内容,明确了学习的重难点。】
三、精读中感悟 品味“语言的魅力”
一)抓住“春天到了”,尽情渲染:看见春天的幸
1、体验春天
当你看到“春天到了”有什么感觉?(自由说)
读这四个字,你看到了什么色彩?
2、吟咏春天
“春天到了”简单四个字,叫人浮想联翩,我们总是禁不住用最经典的诗句发出对春天的赞美。(吟诵古诗)
3、描述春天
“春天到了”简单四个字,让人陶醉不已,让我们来描述美好的春天。
出示:春天是美好的,那 ,那 ,那 ,那 ,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句式训练并把句中“人”换成不同角色练习说话)
【设计理念:新课标注重学生丰富的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培养,将语用功能放在学习语文的首要目标。诗人的“春天到了”四个字正是打动行人的关键,人们正是从这四个字体会到看得见春天的幸运和福气。极尽所学来让学生通过体验、吟咏、描绘、欣赏春天将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成语、不同形式的词组和词语搭配运用到课文的重点句式里,不仅丰富积累,达到有效训练,而且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感,突出语言运用。】
4、欣赏春天
“春天到了”简单四个字,让人尽情欣赏。
(配乐欣赏图片)
我们体验、吟咏、描述、欣赏赞叹美好的春天,置身于春天之中,就只剩于良辰美景之中,宛如天堂般的享受。“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宛如地狱般的痛苦!(屏幕变黑)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中极尽渲染春天的美好之后,正当学生欣赏春之美景心生愉悦之时,图画戛然而止,以全黑的一片让大家的心极速跌入谷底,利用心理上强烈的反差,直击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发他们的同情之心,悲伤之情】
二)抓住“可是”对比,动容悲叹:不见春天的痛
1、(出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诗人用“可是”将天堂、地狱般的两个世界,将“万紫千红”与“漆黑一片”的两重天联系在一起,更让我们感到老人的不幸。
2、(指导朗读)
这句话心酸的老人在心里说了一遍又一遍: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不幸的老人,为自己而难过:强调“我”。
痛苦的老人,为没见过任何的什么东西而悲伤:强调“什么”。
可怜的老人,为看不见而叹息:强调“看不见”。
3、(对比读)
春天到了,人们都陶醉其中,【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人们欣赏数不尽的美景,【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人们用明亮的眼睛看见一切美,【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4、(自由体验读)
(闭上眼睛)体验老人的黑暗世界,喊出他心中有多痛苦!
5、(范读)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怎么不叫人产生同情之心呢?
6、(自由读)
7、(指名读)
【设计理念:有感情地朗读贯穿整个课程目标。教师通过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紧紧围绕“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读出不同的感受,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多层次朗读体会这句话的魅力,感悟盲老人的不幸与心酸。这个环节努力让学生的内心涌动起来,思考起来,引领学生在精美处探究,反复品析,激起心底的波澜。】
探究人物内心,真挚抒发:心怀春天的情
1、补白文本,行人表衷肠
这句话来往的行人在心里说了一遍又一遍:“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整个下午,巴黎街头的行人怎么做的?老人看不见,但你一定会描述得很生动。他们怎么想的?行人没有说,但你一定会揣测得很准确。
(1)合作探究
(出示:合理想象不同身份的行人的心理和行动,描述下午的情景)
提示人物:刚从郊外踏青归来的小姐
大腹便便的商人 西装革履的绅士
穿着华丽的贵妇人 坐着豪华轿车的官员
其貌不扬的鞋匠 放学回家的学生……
【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午行人帮助老人的情形课文没有详细的描述,是一处值得挖掘扩充的文本空白。此处正适合学生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的展开,集思广益,丰富想象,互相补充。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2)分角色练习说话
(提示)独白:说心理+“当( )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旁白:于是,( )就……
(3)回读小结
诗人的几个字,让所有的行人都为之一动,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老人,一生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文本为基础,在教师范例的引导下,创造性地加入人物的心理和行动,并用独白和旁白的方式描述出来,无疑可以使听、说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在想象过程中发展思维,加深感悟。】
2、语序变换 老人吐心声
想象一下吧,繁华热闹的巴黎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向一位卑微的失明老人慷慨解囊,这样的场景何尝不是春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尽管这一切老人一无所知,诗人却用充满魅力的语言表达了他的心声,让他在黑暗的世界里听到了一枚枚硬币的相互触碰的美妙声响。
(句相比较:用“可是”说话)
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一定会动情地告诉诗人:(出示: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
【设计理念:新课标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与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而不是外在附加。巧妙地调换语序设计,是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的创新。教师的理解不是强加于学生,而是传递后学生内心的油然而生,自然生成的理解。从而达到文本、教师、学生的三情共振。老人心声的吐露升华了主题。】
3、深入引领 诗人显情怀
诗人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他的这句话魅力何在?(以读作答)
小结:“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触动了人的内心,消融了冷漠,使麻木的人成为了富有爱心的同情者。诗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满怀的浓厚感情化为诗的语言,去感染和启发了无数的心灵,而帮助了弱者,也荡涤了蒙尘的灵魂。
(齐读最后一段)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得言——悟情,用朗读是最好的诠释。】
四、自读中拓展 升华语言的魅力
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激发了人内心深处沉睡的同情之心,改变了世界。二战期间,美国把舌头、原子弹、金钱视为生存法宝,可见语言的魅力之大。
(提炼阅读材料中的语言魅力)
1、“我愿你是我女儿”的魅力在于( )。
2、“我只给蠢驴让路”的魅力在于( )。
3、宣传语“ 别踩我,我怕疼”的魅力在于( )。
4、全世界最具魅力的一句话只有三个字:( )。
“我爱你”——(扩展说话)
(我爱你,妈妈、老师、小草、春天、大自然、祖国……)
总结:我们用曼妙的语言表达着心声。母语连接着你和我,凝聚着民族的灵魂,盘结着每个中国人的根。继承母语。让我们永远饱含浓厚的感情,凭借母语的魅力,诗意地栖息在生命的春天里!
让我们说:我爱你,母语!
【设计理念:补充阅读的内容与课文紧密相关,围绕教学目标优化组合,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起推动作用,这样扩展既加深了对原有教材的领悟,又增加了阅读分量,扩展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是要沟通课堂内外。围绕一个话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结语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对祖国语言文字充满真情,更燃起学习语文的无限热情。】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浓厚的感情】

同情
行人 老人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