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本质(课件试卷学案4份)(含解析)(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本质(课件试卷学案4份)(含解析)(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13:32:51

文档简介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2019·邯郸模拟)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碱基
C.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答案 B
解析 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一般情况下,在DNA分子中除了首端和末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上连接1个磷酸和1个碱基外,每个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和1个碱基,B错误;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碱基、1分子磷酸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DNA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正确;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二者数量相同,因此如果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D正确。
2.(2019·安徽安庆宿松月考)如图为DNA分子的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⑦
B.RNA聚合酶可以切断⑤
C.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①②之间的化学键
D.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 B
解析 图中⑦是脱氧核苷酸单链,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应是④,A错误;RNA聚合酶能将DNA解旋,可以切断氢键⑤,B正确;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①②之间的键是同一个核苷酸内的化学键,C错误;⑥是碱基对,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错误。
3.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DN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旋,且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完成解旋,再复制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时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A正确;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B正确;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C正确;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DNA分子,D错误。
4.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
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所以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相同,A正确,B、C、D错误。
5.(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看出,此段DNA分子有三个复制起点,但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多个复制起点并不是同时开始复制的,A错误;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知,DNA分子是双向复制的,B正确;半保留复制的模式可以保持前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多起点复制可以大大提高复制效率,D正确;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催化,C正确。
6.(2019·吉林延边二中月考)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携带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⑦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答案 A
解析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基因携带遗传信息,①正确;密码子在mRNA上,不在基因上,②错误;基因作为模板能转录产生mRNA,③正确;基因不能进入核糖体,其转录形成的RNA能进入核糖体,④错误;tRNA能携带氨基酸,基因不能携带氨基酸,⑤错误;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⑥正确;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⑦正确。
7.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染色体上有白眼基因S的同源区段
B.S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均具有遗传效应
C.白眼基因在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
D.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 C
解析 Y染色体上没有白眼基因S的同源区段,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除了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还包括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白眼基因在细胞核内,遵循遗传定律,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片段中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D错误。
8.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分开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
C.与模板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D.子链与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答案 B
解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
9.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复制形成子链时先形成氢键,后形成磷酸二酯键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形成子链时需要DNA酶催化
答案 B
解析 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双链解开,破坏氢键,A错误;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通过氢键形成互补子链,C错误;复制形成子链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
10.(2018·辽宁实验中学期末)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B.前一个比值越小,该双链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C.前一个比值在DNA单链和其双链中比值相等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双链DNA分子,后一个比值等于1
答案 A
解析 当(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A错误;A和T碱基对之间含2个氢键,C和G碱基对之间含3个氢键,因此(A+T)/(G+C)比值越小,该双链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越多,稳定性越高,B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数目A等于T、G等于C,所以(A+T)/(G+C)比值在DNA单链和其双链中比值相等,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双链DNA分子中,(A+C)/(G+T)比值等于1,C、D正确。
11.(2019·吉林梅河口五中月考)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 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A.3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4.0小时
答案 B
解析 假设大肠杆菌分裂n次,则子代大肠杆菌为2n,DNA为半保留复制,最终有2个子代大肠杆菌DNA含15N,即2/2n=1/16,n=5,故分裂周期为8/5=1.6,B正确。
1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目信息,第一次DNA复制的结果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一条链未被标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即两个DNA分子,4条脱氧核苷酸单链,其中有3条未标记,1条被标记,故中期的染色体全被标记,为20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含40条染色体,20条被标记,20条未标记,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
答案 (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子代DNA保留了母链的一条。
(2)由图示知,A酶是解旋酶,破坏了DNA分子中两条链中的氢键,使DNA分子解开螺旋;B酶催化DNA子链的合成,为DNA聚合酶。
(3)图甲为DNA复制,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4)图乙中4为胸腺嘧啶,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三者构成的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4.如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
(4)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可测到15N。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__________个。
答案 (1)胞嘧啶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4 2 (3)反向平行 互补
(4)①②③④⑥⑧⑨ 1∶8
(5)15×(a/2-m)
解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胞嘧啶,②是腺嘌呤,③是鸟嘌呤,④是胸腺嘧啶,⑤是磷酸基团,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复制4次,产生16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含14N的DNA分子共2个,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比例为1∶8。A=T=m,则G=C=a/2-m,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4—1)×(a/2-m)=15×(a/2-m)。
15.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
(3)分析讨论
①若子一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_____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复制。
②若将子一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二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一代DNA的“中带 ”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
答案 (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
解析 (1)培养液中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需经过多代培养,才能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
(2)若证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需证明后代DNA的两条链,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第3组结果要与第1组、第2组的结果比较才能证实。
(3)①“轻”DNA为14N/14N DNA,“重”DNA为15N/15N DNA,据表可知,“重带”DNA来自B。①的结果是后代DNA的两条链全是原来的或全是新合成的,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②将子一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无法判断后代DNA的两条链的来源,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③将子二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是有两个为14N/15N DNA,其余全部为14N/14N DNA,所以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④“中带”为14N/15N DNA,“中带”略宽,说明新合成的DNA单链中N尚含有部分15N(在含15N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细菌细胞里还含有游离的15N脱氧核苷酸,再换到14N培养基环境中培养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互补子链上不全是14N的脱氧核苷酸构建,还含有少量15N的脱氧核苷酸参与。在离心后,由于这些互补链上含少量15N的DNA的密度只是比中型DNA略大,不会形成新的带,而是沉降在中型DNA的下缘,结果看上去还是一条带,所以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


















































PAGE



8



考点1 DNA分子的结构及相关计算
考点2 DNA复制及基因的概念
高考热点突破






第19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本质
[考纲明细]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2.DNA分子的复制(Ⅱ) 3.基因的概念(Ⅱ)

考点1 DNA分子的结构及相关计算

1.DNA双螺旋模型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


3.DNA的双螺旋结构
(1)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3)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互补配对遵循以下原则:A===T(两个氢键)、G≡C(三个氢键)。
深挖教材
(1)DNA分子都是双链结构吗?
提示 并非所有的DNA分子均具“双链”,有的DNA分子为单链。
(2)DNA分子都是“链状”的吗?
提示 目前发现链状的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并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而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DNA、原核细胞中的DNA以及病毒DNA均为环状。

4.DNA分子结构特点



(必修2 P48旁栏思考T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有:①组成DNA分子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由含4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②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③美国生物化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1950年),即按照X射线衍射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④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必修2 P51基础题T1改编)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是核糖还是脱氧核糖?________。1、2、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据图推测其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碱基对5和6是G-C、A-T还是A-U?_________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DNA片段中有几个游离的磷酸基团?________。
(4)图中a处为________键,用________酶可将其断裂,b处为________键,该键形成时需________酶参与,其断裂时需用________酶。
答案 (1)脱氧核糖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2)A-T 5与6间有2个氢键,应为A-T,DNA分子中无U
(3)2个
(4)氢 解旋 磷酸二酯 DNA聚合酶或DNA连接 限制

1.解读两种DNA结构模型

(1)由图1可解读以下信息

(2)图2是图1的简化形式,其中①是磷酸二酯键,③是氢键。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作用于①部位。
(3)碱基对数与氢键数的关系
若碱基对数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
2.关于碱基互补配对的四大规律总结
规律一: DNA双链中的A=T、G=C,两条互补链的碱基总数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占碱基总数的50%,即:A+G=T+C=A+C=T+G。
规律二: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如在一条链中=a,则在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规律三: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整个DNA分子中以及任何一条链中都相等。如在一条链中=m,则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规律四:在双链DNA及其转录的RNA之间有下列关系,设双链DNA中a链的碱基为A1、T1、C1、G1,b链的碱基为A2、T2、C2、G2,则A1+T1=A2+T2=RNA分子中(A+U)=(1/2)×DNA双链中的(A+T);G1+C1=G2+C2=RNA分子中(G+C)=(1/2)×DNA双链中的(G+C)。
注:由2n个脱氧核苷酸形成双链DNA分子过程中,可产生H2O分子数为(n-1)+(n-1)=2n-2。

题组 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1.(2019·江西上饶高三月考)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不正确描述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C.④不能称作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当细胞内DNA复制时,⑨的断开需要酶作用
答案 A
解析 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B正确;图中④不能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③和下一个磷酸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细胞内DNA复制时,⑨氢键的断开需要解旋酶,D正确。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
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
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A错误;DNA分子中的绝大多数磷酸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且磷酸不与碱基直接相连,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
题组 DNA分子结构的相关计算
3.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
A.24% B.22%
C.26% D.23%
答案 A
解析 双链DNA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4%,则一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54%,按下面的图示分析可得mRNA中G与碱基总数的比值为24%。

4.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2∶1,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32% B.24%
C.14% D.28%
答案 A
解析 已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G=2∶1,且A+G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链的碱基总数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所以该链中A+G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8%,从而推出该链中A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另一条链上的T和该链中的A相等,即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A正确。
5.(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已知某双链DNA分子(非环状)的一条单链中(A+C)/(T+G)=m,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中(A+C)/(A+C+T+G)=0.5
B.该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C.该DNA分子中的(A+C)/(T+G)=1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种类及其比例
答案 D
解析 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该DNA分子中(A+C)/(A+C+T+G)=0.5,A正确;每个链状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B正确;整个DNA分子中,A=T,G=C,所以(A+C)/(T+G)=1,C正确;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不同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D错误。
技法提升
三步解决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
第一步: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第二步: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
第三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考点2 DNA复制及基因的概念

1.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时间和场所

(2)过程

(3)特点和方式
①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②方式:半保留复制。
(4)准确复制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进行。
②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


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分析与影响因素
(1)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分析
①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②实验原理:含15N的双链DNA密度大,含14N的双链DNA密度小,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的双链DNA密度居中。
③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④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
a.重带(密度最大):两条链都为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
b.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4N标记,另一条链为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c.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⑤实验过程

⑥过程分析
a.立即取出,提取DNA→离心→全部重带。
b.繁殖一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全部中带。
c.繁殖两代后取出,提取DNA→离心→1/2轻带、1/2中带。
⑦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2)影响DNA复制的外界因素


2.“图解法”分析DNA复制相关计算

(1)将含有15N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n(n>0)次,则:


(2)DNA复制中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②第n次复制需要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3.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①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让其进行减数分裂,结果染色体中的DNA标记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虽然连续分裂2次,但DNA只复制1次,所以四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
②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分析
如果用3H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然后将细胞放在正常环境中培养,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不同,因为有丝分裂是复制1次分裂1次,因此这里实际上包含了2次复制。

由图可以看出,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所有DNA分子均呈杂合状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复制后的染色体上两条单体中只有一条单体含有3H,即DNA分子为“”,而另一条单体只有1H,即DNA分子为“”,在后期时两条单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可能都含有3H,也可能不含3H,含有3H的染色体条数是0~2n条(体细胞染色体条数是2n)。
(2)四步法解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第一步 画出含一条染色体的细胞图,下方画出该条染色体上的1个DNA分子,用竖实线表示含同位素标记
第二步 画出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的子细胞染色体图,下方画出染色体上的DNA链,未被标记的新链用竖虚线表示
第三步 再画出第二次复制(分裂)后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DNA链的情况
第四步 若继续推测后期情况,可想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局面,并进而推测子细胞染色体的情况


题组 DNA分子复制过程及特点
1.(2018·湖南高三段考)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以进行
B.DNA解旋之后复制随之开始
C.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含一条母链和一条新子链
D.复制的场所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答案 B
解析 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含一条母链和一条新子链,C正确;复制的场所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分子复制,D正确。
2.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
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
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为DNA片段
答案 C
解析 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正确;图中DNA复制只有一个起点,不能说明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C错误;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D正确。
题组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3.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A.2n∶1 B.(2n-2)∶n
C.(2n-2)∶2 D.(2n-1)∶1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n次复制后共得到DNA分子2n个,共有脱氧核苷酸链2n×2条;由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有两条链是模板链13C;新合成的子链含12C,一共有2n×2-2条,所以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2n×2-2)∶2=(2n-1)∶1。
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占100%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C.含15N的单链占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答案 A
解析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只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A正确;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24-1)×40=600,B错误;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含15N的单链占=,C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C=G,A=T,所以(A+G)∶(T+C)=1∶1,D错误。
5.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答案 C
解析 已知该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300个G,则A与T均为200个;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3200个A,因此,最后一次复制净产生的DNA分子数为3200/200=16(个),则经过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总数为32个,因此,这个DNA分子共进行了5(25=32)次复制。
题后归纳
“DNA复制”相关题目的4点“注意”
(1)注意“DNA复制了n次”和“第n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但后者只包括第n次的复制。
(2)注意碱基的单位是“对”还是“个”。
(3)切记在DNA复制过程中,无论复制了几次,含有亲代脱氧核苷酸单链的DNA分子都只有两个。
(4)看清试题中问的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等关键词,以免掉进陷阱。


题组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问题
6.(2019·吉林实验中学第三次月考)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答案 B
解析 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果蝇的体细胞中均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每个DNA的2条链中均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在第二次有丝分裂时,间期复制完成时会有16个DNA,但是这16个DNA中,有8个DNA均是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外8个均是非标记链;中期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一个是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另一个是只有非标记链,所以在中期会有8条染色体有标记;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在后期形成16条染色体,其中只有8条含有标记,这8条染色体中的DNA是含1条标记链和一条非标记链。所以将会在第2次细胞分裂中,出现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染色体被标记的现象,B正确。
7.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答案 D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A错误;着丝点分裂后的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B错误;由于染色体的随机结合,含有被标记染色体的精细胞的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整体来看,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D正确。
题组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分析
8.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均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子一代的DNA应为全中14N/15N,即图②,A正确;子二代DNA应为1/2中14N/15N、1/2轻14N/14N,即图①,B正确;子三代DNA应为1/4中14N/15N、3/4轻14N/14N,即图③,而不是全轻14N/14N,C错误;亲代的DNA应为全重15N/15N,即图⑤,D正确。
9.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c.将亲代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
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代Ⅰ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________带和一条________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________和________,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________密度两条带,则排除________,同时确定为________。
答案 (1)轻(14N/14N) 重(15N/15N) 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还是分散复制
(3)一条中密度带 一条轻密度带 中、轻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解析 由图示可知,深色为亲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母链),浅色为新形成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子链)。因此全保留复制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是原来的两条母链重新形成的亲代DNA分子,一个是两条子链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母链,一条链为子链;分散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单链都是由母链片段和子链片段间隔连接而成的。在子Ⅰ代中,全保留复制会形成轻、重两条密度带,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都只形成一条中密度带。在子Ⅱ代中,半保留复制会形成中、轻两条密度带,分散复制会形成一条中密度带。

高考热点突破
1.(2016·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C
解析 因为该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所以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会导致细胞中DNA复制发生障碍,A正确;由于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RNA转录前需要DNA解旋,该物质会导致细胞中RNA转录发生障碍,B正确;因为该物质使DNA复制不能完成,所以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该物质能抑制DNA复制,因此,可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2.(2016·上海高考)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58 B.78
C.82 D.88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试题的分析,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需要4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两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共需要40+18+24=82个订书钉。
3.(2016·全国卷Ⅰ节选)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解析 1个噬菌体含有1个双链DNA分子,用DNA分子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在复制中保留下来,且分别进入不同的DNA分子中,所以理论上不管增殖多少代,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
4.(2015·江苏高考)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
答案 (1)磷酸二酯 脱氧核苷酸
(2)氢 碱基互补配对 4
(3)6 2和4
解析 (1)两个核苷酸分子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标记的DNA探针时,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2)高温可使DNA双链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在降温复性的过程中,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探针的碱基与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序列形成杂交分子。1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可分别与探针的单链结合,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2个DNA分子,故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F1为AABC,即含2个A染色体组、1个B染色体组和1个C染色体组。其中的2个A染色体组、1个B染色体组中各有1条染色体(共3条染色体)被荧光探针标记,则其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有6条染色单体上出现荧光点,即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有AB和AC两种情况,含A、B两个染色体组的子细胞中可观察到有4个荧光点,含A、C两个染色体组的子细胞中可观察到有2个荧光点。

















































PAGE



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