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有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7 13: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
1、下列描写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3分 )
A、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理描写)
B、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外貌描写)
C、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动作描写)
D、“没有什么,我要调动工作。”他平静地说。(语言描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5分)
戏xuè( ) xuàn( )耀 chōngjǐng( ) pánshān( )
冗( )长 虐( )杀 造孽( ) 哽咽( )
3、词语填空。(3分)
然无味 言简意 费苦心
水相逢 为 不仁 含辛 苦
4、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 ,这件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
②、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③、我瞒着母亲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知道后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 。
④、我终于可以 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A、打算 热爱 慰勉 理所当然 B、意料 悬念 慰勉 名正言顺
C、推测 怀念 慰问 名正言顺 D、计划 牵挂 慰问 理所当然
二、阅 读 (6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甲)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着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乙)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他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哪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待。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6.从表达方式看,甲文重在 ;乙文重在 。(4分)
A.议论 b.抒情 c叙事
7. 甲文对母亲高度评价的句子(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 (2分) ;
用曲线画出乙文中表现被母亲无私而深沉的爱感动而悔悟的句子是。(2分)
8.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4分)
甲:
乙:
9.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的描写,表现了“我”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由买 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 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呼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使 ①向上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② 开门,果然就尘封的杂物堆中发一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有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的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习孤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出手 ③ 断了 蝴蝶的一支翅唱,又将风轮 ④ 在地下, ⑤ 扁了。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0、“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4分)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动词是① ② ③
④ ⑤ (5分)
12、根据划“﹏﹏﹏﹏”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3、说说“精神虐杀”的具体含义。(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那是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的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刷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进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是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14、本段的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 ;故事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5、请概括这段话的大意。(3分)
16、用“ ”标出文段中的总理关心“我”的句子。(3分)
17、从文段中我们可以从看到一位怎样的总理?(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9分)
平分生命(崔浩)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的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 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8.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分)
19.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4分)
20.简要概括文中“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 (3分)
21.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5分)
2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3分)
三、写作能力(40分)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0
参考答案
1—5题略
6议论 抒情
7.母亲是……的历史。乙文中的划线句及最后一段。
8.甲:高度评价母亲,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乙:表达自己的悔悟和愧疚之情。
9.设问 报答母亲深恩 语言、动作、神态 在深沉母爱面前的悔恨之情
10、(1)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右笑可鄙。(2)破坏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11、跑、推、折、掷、踏。
12、这些句子表现 了弟弟天真、活泼、聪明能干。
13、扼杀了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14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的夜晚,马路上,我和周总理,我在骑自行车时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
15、“我”在交通意外中体现会到总理对人民的关怀。
16、“周总理正亲切……爱伤没有?”
17、关心人民、热爱人民、遇事负责的好总理。
18、①为妹妹输血。 ②和妹妹平分生命。
  19、神态描写; 因为男孩知道了输了血后不用去死的道理,非常惊喜。
20、①无私、爱妹妹胜过爱自己。② 勇敢、坚强。 ③纯洁、天真
21、略 22、略
50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