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学习重点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习难点是对惯性的理解
二、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
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
知识点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三、深化理解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据统计,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超速行驶,因为超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需要行驶更远的距离才能停下来。关于汽车刹车后还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刹车后,汽车没有受到摩擦力
B.汽车具有惯性
C.刹车后,汽车的惯性减小
D.刹车后,汽车所受的力平衡
答案:B
【例题2】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据此分析钢珠的运动轨迹。
钢球随实验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当它落下前,速度与实验车的速度一样;当它下落时,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但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因此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时,钢珠作自由落体运动。
四、本节课的课时作业(含答案与解析)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外同步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来
2.如图甲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C.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D.甲、乙两个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3.下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
4.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
5.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A 位置的东侧 B.A 位置的西侧
C.A 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其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利用 。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这种科学方法的实例: 。
2.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其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确保实验成功,所用的 是相同的;所用的 是相同的;水平面的 是不同的。
3.如图所示,用钢尺快速击打下面的一颗棋子,可以发现这颗棋子被击飞,而上面的那些棋子仍然留在原处落在正下方,上面的那些棋子没有飞出是因为这些棋子具有____。下面的那颗棋子被击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
4.投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它具有 ,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是因为它 (不计阻力).
5.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由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 ? ?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
三、实验题
1.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
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处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四、综合能力题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军军的爸爸经常会用汽车接送他上学.一天走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突然有人横穿马路,军军的爸爸紧急刹车,此时车上的军军突然向前扑去,事后军军给爸爸说:”这是受到惯性的作用“.你认为军军的说法对吗?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课外同步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解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有利的,也是有害的.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注意将它与惯性带来的危害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等区别开来.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是因为赛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限速行驶是为了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于惯性无法及时让车停下来,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不合题意;
C.正在行走的人,处于运动状态,当他踩在西瓜皮上时,由于摩擦力太小,所以脚不能立刻停下,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就向滑倒.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不合题意;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的更远,属于利用惯性.故D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具有惯性,即人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列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列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
二、填空题
1.答案:实验推理法。真空不能传声。
2.答案:斜面;小车;粗糙程度。
3.答案:惯性 运动状态
4.答案:惯性;受重力的作用.
解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铅球被投掷出去,由于推力的作用从静止获得了一个速度,开始运动,当铅球离开人手后就不再受力的作用,但由于铅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铅球在空中会继续运动.由于受重力的作用,所以铅球在飞行中方向不断改变.
5.答案:不会,?当小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在不受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两物体不会相撞。
解析:本题考查惯性。当小车停止时,A、B物体在小车上滑动。由于小车上表面光滑,所以A、B两物体滑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两物体将以相同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起向前滑行,所以不相撞。
三、实验题
1.答案:(1)控制变量法;(2)甲;(3)匀速直线;(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四、综合能力题
1.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是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军军的说法是错误的;军军的爸爸紧急刹车时,汽车很快停止了前进,军军的下半身随车停止了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军军会向前倾.
1
第2节 二力平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学习重点是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是对平衡状态的理解
二、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知识点三: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点四: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三、深化理解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小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C.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车轮不受摩擦力作用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答案:B
A.汽车静止在路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小汽车上方空气流动大于下方的空气流动,因此小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支持力和空气向上的托力的作用,因此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故B正确;
C.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只是所受牵引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惯性只有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
【例题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请
在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下图所示:
本节课的课时作业(含答案与解析)
第2节 《二力平衡》课外同步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2.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才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3.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4.在水平雪地上滑行的运动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
B.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滑行时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
D.停止蹬地运动员就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时,与运动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平衡木受力个数为 个。
2.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重力、 ,还受到 和摩擦力,它受到 对平衡力作用。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如果人和伞所受的总重力为1000N,则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方向是 。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块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随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匀速自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橡皮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
实验步骤如下:
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个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2)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 时,小卡片平衡,如图A所示。
(3)将图A中的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如图B所示,松开手后小卡片 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4)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剪断小卡片(如图C所示),发现小卡片不能保持平衡.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五、计算题
1.一列长为l=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运动中所受阻力为f=4×105N。在要通过某长度为L=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m/s,求:
(1)列车机车提供的牵引力F
(2)列车的行驶速度v2
(3)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
第2节 《二力平衡》课外同步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而平衡,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3.答案:B
解析:二力平衡需要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A.两个力不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不属于二力平衡;
B. 两个力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属于二力平衡;
C. 两个力在同一个物体上,方向也相反,也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力不属于二力平衡;
D. 两个力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不属于二力平衡。
4.答案:B.
解析:A.运动员弯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稳度,不是增大重力.故A错误.
B.运动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他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等于重力.故B正确.
C.一切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故C错误.
D.停止蹬地,运动由受到雪地上对运动员的摩擦力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答案: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3.
2.答案:支持力、拉力,两。
解析: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行运动时,受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答案:1000,竖直向上。
解析:可以把人和伞看做一个整体,这样伞在竖直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结合平衡力特点就很容易解决。
三、作图题
1.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
1.答案:(2)相等 (3)不能 (4)控制变量法 反证法
五、计算题
1.答案:(1)列车机车提供的牵引力F为4×105N;
(2)列车的行驶速度v2为35m/s,
(3)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为60s.
8
第3节 摩擦力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学习重点是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是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二、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互相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
①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但又没有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 使它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②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③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知识点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三: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
三、深化理解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B.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牛
C.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D.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牛
答案:C
【例题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两块(一块光滑,另一块粗糙),长方体木块一块(带有挂钩),钩码一盒,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此实验中应用了一种重要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
D.图甲中用不同速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同
答案:D
解析:A.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小。故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
B.比较甲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乙接触面粗糙,乙测测力计示数大于甲的示数,可得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正确;
C.此实验中应用了一种重要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B正确;
D.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故图甲中用不同速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大小相同,D错误。
四、本节课的课时作业(含答案与解析)
第3节 《摩擦力》课外同步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2.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摩擦的设计是( )
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 B.轮胎上刻有花纹
C.脚踏板做得扁面平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3.如图所示,用力F=30 N,按住一重G=10 N的木块,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
A.10 N B.20 N C.30 N D.40 N
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
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B.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7N.
C.在t=2s时物体受的拉力F=7N
D.在2s﹣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一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拉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若一切力突然消失,铁块会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 )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桌面越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
C.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D.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没有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小雪制作的“抓鱼手套”。她在普通橡胶手套的着力处增加几个尼龙搭扣的小勾面,这些密集而弯曲的小勾面增大了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从而增大了________,使人更容易把鱼抓牢。
2.小红用3N的水平拉力拉着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拉力增大到5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延长木板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 N;此时,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是 N.如果将长木板表面铺上毛巾,重复上述操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原来相比将 .
4.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坚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N。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请画出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如图所示,用力把一个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3.请画出在图中放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探究各种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两块(一块光滑,另一块粗糙)、长方体木块一块(带有挂钩)、钩码一盒。
(1)要探究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作______滑动。
(2)上图是同学们做实验时的情景,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猜想______是否正确。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保持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猜想A是否正确,他们应该比较______图所示的实验。
(4)上述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______。
(5)利用以上器材还可以探究其他猜想,请说出你的一个方案______。
第3节 《摩擦力》课外同步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D.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A.车上安装有刹车闸是为了增大摩擦,使车尽快停下,故A不符合题意;
B.轮胎上有花纹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脚踏板做得扁面平,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拉力和重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铁块原来是向上运动的,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铁块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铁块将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铁块竖直向上运动,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A.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错误,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水平桌面越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正确,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木块匀速运动时,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错误,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没有变化,相对静止。
D.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没有力的作用,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也施加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答案:粗糙程度 摩擦力
2.答案:3;不变.
3.答案:(1)匀速直线;2;0;变大.
解析:(1)如图,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要测滑动摩擦力,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5N,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0N;
(2)在图中,砝码与木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砝码与木块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砝码与木块之间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在桌面上铺上毛巾,再重复上面的实验时,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相同,接触面变粗糙,所以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4.答案:40, 35。
三、作图题
1.
2.
3. 答案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答案:(1)匀速直线;(2)D;压力;粗糙程度;(3)乙与丙;(4)控制变量法;(5)如探究猜想B,在图甲(或乙、丙)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如探究猜想C,在在图甲(或乙、丙)所示的实验中将木块改为竖(侧)放,匀速拉动木块并比较拉力的大小即可.
v
F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