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16 21: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那么改变的条件是( )
A.加强光照 B.降低CO2浓度
C.提高CO2浓度 D.降低温度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暗反应,CO2与C5化合物生成C3化合物,当光照增强时,光反应加快,[H]和ATP生成增加,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其含量减少,短时间内其来路不变,同时五碳化合物生成增多,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后,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 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少,则又影响了C3化合物的还原,使得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则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所以[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生成物(CH2O)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多、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多.
故选:AB.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蔗糖溶液为底物
B.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酶分别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检测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验证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实验中,含等量蛋清液的A、B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验证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设计,要求考生理解相关验证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判断各选项,此题难度较大。
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碘液与淀粉反应颜色的变化判断酶活性强弱,故底物应为淀粉,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不可选择蔗糖溶液为底物,A错误;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酶分别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由于碘液不能与蔗糖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反应,不能用碘液检测,应改为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可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由于蛋白酶的成分也是蛋白质,不能用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方法验证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及相关实验探究等是本专题的高频考点,题目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均为学生易错的题型,需要重点关注: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4)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3.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 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 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 ②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⑤过程是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故A错误。⑥过程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故B错误。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故C正确。②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但不促进③与C5的结合,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4.下面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理解有误的是
A. 利用粮食和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内产生酒
B. 冬季种植大棚蔬菜夜间适度降低温度
C. 多雨季节农田要注意及时排水
D. 多施农家肥、正其行、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吸收CO2
【答案】A
【解析】利用粮食和酵母菌酿酒时,应先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以便让酵母菌快速繁殖,然后将发酵罐密封,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错误;冬季种植大棚蔬菜,夜间适度降低温度,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植物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多雨季节农田要注意及时排水,以避免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正其行、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周围空气的流通,因此多施农家肥、正其行、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吸收CO2,D正确。
5.下表是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
b
c
d

淀粉溶液2 ml
蔗糖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将c倒入a,将d倒入b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加入斐林试剂溶液2 ml

37℃恒温水浴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步骤②、④和步骤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B.步骤②和步骤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来检测 D.本实验方案中温度的变化属于自变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先让酶与反应物都在适宜温度下反应,最后与斐林试剂在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②④37℃恒温水浴,⑥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A正确;酶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和PH,B正确;由于淀粉水解后用碘液检测无变化,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无论是否水解,加入碘液后颜色都无变化,故C正确;从表格中看出只有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这一组变量,实验是验证酶的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温度属于无关变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6.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在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都有CO2产生,产生的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此不能通过此现象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7.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 荔枝在无O2、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 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从无氧呼吸中获得能量
D. 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因为水稻特殊的结构能使其长期适应缺氧环境,故A错误;
B、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可延长保鲜时间,无氧、干燥和零下低温都不利于荔枝的保鲜,故B错误;
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取能量,故C错误;
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利于其适应低氧的不良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8.8.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1中,当温度达到55℃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
B. 6h时,图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C. 18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
D. 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中的虚线始终是二氧化碳的释放,因此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实线会低于0,因此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从图中看出,当温度达到55度时,实线消失,只剩下虚线,表示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图2中,6h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是0,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B正确;18h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是0,表示整个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但植物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氧气小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C正确;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图2中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6h和18h两个点,在图1中有一个点即40℃,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9.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梅耶在进行半叶法实验时,对叶片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消耗细胞中原来存在的淀粉,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B.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水绵有特殊的叶绿体结构,便于实验结论的得出。
C. 拜尔通过实验证明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通过琼脂向下运输
D. 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答案】B
【解析】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A项错误;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水绵有特殊的叶绿体结构,即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结论的得出,B项正确;拜尔的实验: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项错误;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丰富度进行统计,D项错误。
【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和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既要注意积累并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又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达到举一反三。
10.图甲表示H2O2酶活性(V)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c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若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a或d时,e点为0
B.pH=b时,e点下移,f点右移
C.适当提高温度,e点不移,f点右移
D.若H2O2量增加,e点不移,f点左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H2O2在自然条件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pH=a或d时,e点不为0,A错误;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c时相比,pH=b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f点右移,B错误;依题意,在最适温度下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 f点右移,C正确;增加H2O2量,e点上移,f点右移,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酶和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  )
A. 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 ①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 ①②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 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有氧气的条件子啊,人体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能量.则图中能产生ATP的途经是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途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②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③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④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⑤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
A.有两个正确 B.有三个正确
C.有四个正确 D.有五个正确
【答案】A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①错误;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斐林试剂不发生化学变化,②错误;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③正确;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本质是RNA的酶不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④错误;化学本质是RNA的酶中含有糖类——核糖,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中不含糖类,⑤正确。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3.在甜菜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甜菜的叶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甜菜的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熟记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14.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依次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ATP、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 D.糖类、ATP、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糖类是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脂肪在生物体内容易储存,是生物的主要储能物质;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物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中
C.酶B的最适pH是1.8 D.pH为4时,酶A的活性较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由图可知,酶A和酶B的最适PH不同,A错;酶A的最适pH是4,而唾液PH约为6.2-7.4,B错;酶B的最适pH是6,C错;pH为4时,酶A的活性较高,D正确。故本题选D。
16.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碳酸增多 B.血浆中磷酸肌酸增多
C.血浆中乳酸增多 D.血浆中丙酮酸增多
【答案】C
【解析】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全部是乳酸。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导致血浆中的pH下降。
【答案】C
【解析】略
1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折液,可使四条色素带淸晰
B.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观察中后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2n和8n细胞
C.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肉表皮细胞
【答案】B
【解析】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折液,会导致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于层析液,进而导致四条色素带颜色浅,甚至没有色素带,A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观察中后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2n(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和8n(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C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因此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中的4个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9.植物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张度有多种调节机制,其中的一个调节机制如图,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
B. ABA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
C. 当SO2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C3的含量上升
D. 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当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CO2固定酶的活性,使植物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使光合速率降低.ABA可调节气孔的开关,因此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解:A、当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CO2固定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使光合速率降低,故A正确;
B、ABA可调节气孔的开关,因此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当SO2浓度过高时,会抑制CO2固定酶的活性,使植物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C错误;
D、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0.(2014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在光合作用实验里,如果所用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含18O,二氧化碳中有0.68%的二氧化碳分子含180,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18O的比例为( )
A.0.20% B.0.44% C.0.64% D.0.88%
【答案】A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解析】解: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因此,供给光合作用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180,那么,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中,180的比例还是0.2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知识点是:光反应阶段,水被光解生成氧气.所以本题中CO2中的放射性O是没有用的,只以水中含有18O的比例计算即可.
21.能正确反映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一昼夜酸碱度大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0点~4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4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开始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导致二氧化碳释放量不断增多,溶液的pH下降;6点~18点之间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吸收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pH不断升高;18点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多,导致溶液的pH下降,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有机物情况变化曲线及密闭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
解读 (1)有机物情况变化曲线解读(图1)
①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ce段。
②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bf段。
③消耗有机物的时间段:Og段。
④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⑤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P-SM-SN。
(2)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解读(图2)
①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
③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④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对应时刻,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对应时刻。
22.以下各项生理过程中必须消耗氧气的是
A.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B.脂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D.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
【答案】AB
【解析】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的第一步对氨的氧化和第二步对亚硝酸的氧化,均需消耗氧气,A符合题意;脂肪必需经有氧分解才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符合题意;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仅是把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不需消耗氧气,C不符合题意;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不消耗氧气,而是产生氧气,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
23.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在线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
B. 运动员在马拉松赛跑时,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C. 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D.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植物、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运动员在马拉松赛跑时,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有氧呼吸,B项错误;细胞呼吸强度与光照无关,C项错误;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适于植物生长,D项正确。
24.下列关于一些实验试剂的选择及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
C. 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时,可用龙胆紫染色染色体
D.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用酒精和氯化汞溶液对外植体进行灭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给线粒体染色需要保持细胞活性,不能用盐酸处理,A错误;酵母菌在酸性重铬酸钾的环境中会死亡,不能将酸性重铬酸钾加入培养液,B错误;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C正确;氯化汞对植物细胞有害,不能用来进行灭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试剂的选择,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25.下列细胞内的反应或变化过程不属于吸能反应的是
A. 叶绿体类囊体的光反应
B. 细胞溶胶中发生的糖酵解过程
C. 叶绿体基质淀粉的合成
D. 肌肉细胞受刺激后收缩的过程
【答案】B
【解析】叶绿体类囊体的光反应,吸收光能,属于吸能反应,A正确;细胞溶胶中发生的糖酵解过程,释放能量产生ATP,属于放能反应,B错误;叶绿体基质淀粉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C正确;肌肉细胞受刺激后收缩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
(3)叶肉细胞①~⑤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且可以用于主动运输过程中的是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
【答案】(1)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 ADP 
(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⑤  (4)② ①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过程①为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A是ATP ,B是ADP。
(2)结构a是叶绿体,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叶肉细胞①~⑤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且可以用于主动运输过程中的是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导致反应过程②暗反应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①光反应受阻。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已知植物体内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为35℃。下表为25℃和相同CO2浓度等条件下三种植物幼苗的生理指标。请回答:
物种甲
物种乙
物种丙
光补偿点(μmol·m-2?s-l)
130
64
35
光饱和点(μmol·m-2?s-l)
1325
1145
840
(1)在光照强度为130μmol·m-2?s-l条件下,物种甲幼苗叶片产生02的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用02的速率,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在光照强度为64μmol·m-2?s-l条件下,给物种乙的幼苗提供18O2、H2160和Cl602,—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幼苗体内出现了含18O的葡萄糖。上述过程中,叶绿体内[H]的作用是___________,1802中氧原子转移到葡萄糖中的途径与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叙述)。
(3)据表分析,在光照强度保持35μmol·m-2?s-l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25℃升高为30℃的过程中,物种丙幼苗的光补偿点逐渐增大而光饱和点逐渐降低。对上述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于 幼苗的所有细胞都通过细胞呼吸消耗02,而只有叶肉细胞等含叶绿体的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02,故幼苗叶片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将C3还原,生成葡萄糖和C5等物质 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8O2与[H]结合产生H218O;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 C18O2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含有18O的葡萄糖 温度升高,呼吸酶的活性升高而光合作用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细胞呼吸加快、光合作用减慢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从表格和题干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结合题意答题,例如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30μmol·m-2?s-l的光照强度为物种甲的光补偿点。同时还应明确温度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再来考虑题目中的对应点的移动方向,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25℃升高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而呼吸作用强度升高,再由此判断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
(1)由表格可知,130μmol·m-2?s-l的光照强度为物种甲的光补偿点,此时甲幼苗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但由于幼苗的所有细胞都通过细胞呼吸消耗02,而只有叶肉细胞等含叶绿体的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02,所以幼苗叶片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产生02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利用02的速率)。
(2)在光照强度为64μmol·m-2?s-l条件下,物种乙的幼苗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叶绿体内[H]的作用是将C3还原,生成葡萄糖和C5等物质;1802中氧原子转移到葡萄糖中的途径与生理过程为:首先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8O2与[H]结合产生H218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18O2;最后 C18O2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含有18O的葡萄糖。
(3)植物体内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为35℃,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温度由25℃升高为30℃的过程中,呼吸酶的活性升高而光合作用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细胞呼吸加快、光合作用减慢,所以该过程中物种丙幼苗的光补偿点逐渐增大而光饱和点逐渐降低。
28.Ⅰ.(10分)ATP既是神经元的“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信号分子。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ATP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中负责各种蛋白质肽链合成的细胞器是? 。
(2)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该过程产生ATP最多的阶段发生在??? ?(反应场所)。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的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 ???。
(3)据图分析,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结构是??? ????(填中文名称)。科学家当初推测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证据之一是科学家寻找到了靶细胞膜上有? 。
Ⅱ.(12分)学校生物研究小组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经过对实验结果分析换算绘制曲线图乙,用于表示装置甲中的黑藻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增加广口瓶与冷光灯之间的距离,则短时间内瓶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5含量的变化是 ,C3的合成速率 。
(2)在冷光灯提供光照的条件下,装置甲有色小液滴向左移动,原因是黑藻的 。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环境温度调节到25℃,图乙中的A点将向 移动。
(4)根据曲线图乙推算,在恒温30℃、光照强度达到B时,装置甲中黑藻的叶绿体8小时固定CO2量为
mg。
(5)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答案】
Ⅰ(1)核糖体
(2)线粒体内膜 ATP和ADP相互快速转化
3)腺苷 ATP受体
Ⅱ(1)下降 基本不变
(2)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3)左
(4)88
(5)缺少空白对照实验
【解析】
试题分析:
(1)细胞中蛋白质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2)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场所在线粒体内膜。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不多,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的。
(3)ATP全名叫做三磷酸腺苷,全部磷酸基团脱落,得到的结构为腺苷,由题干和图可知,靶细胞膜上存在着ATP的受体,所以ATP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增加广口瓶与冷光灯之间的距离,则黑藻受到的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所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还原减少,C5含量变少。CO2的浓度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C3的合成速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改变。
(2)据题干,装置甲有色小液滴向左移动,说明容器中气体容量变小,即黑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3)图乙中的A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将环境温度调节到25℃,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呼吸作用速率下降,要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变小,A点左移。
(4)据图,当光照强度为B时,总光合作用速率为8mg/h,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固定CO2的速率为(6×44×8)/(6×32)=11mg/h,则8小时固定的CO2量为11×8=88mg。
(5)本实验缺少空白对照,所以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应增加不放置黑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的实验装置作为对照组。
考点:题Ⅰ主要是从结构入手,考查ATP、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题Ⅱ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识图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9.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A、B阶段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Ⅲ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Ⅶ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进行的。过程④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具体场所)进行的。
(3)光照强度、温度、C0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乙图与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时的代谢相比,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
(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细胞进行了图中_________(填甲或乙)过程产生了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H] O2 CO2 O2 CO2 基质 线粒体内膜上 温度、CO2浓度 增加 ④⑤ 乙 水
【解析】【试题分析】
以图示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各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准确记忆和理解细胞代谢的各个过程,是做好细胞代谢的前提。分析图甲(光合作用过程)可知:A阶段表示光反应阶段、B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CO2;①代表CO2的固定、②代表C3的还原。图乙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Ⅳ代表 [H]、Ⅴ代表O2、Ⅶ代表CO2;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据此答题。
(1)图甲中的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
(2)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依次表示水光解产生的[H]和O2,物质Ⅲ表示用于暗反应的CO2;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表示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O2,物质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图甲中的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图乙中的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3)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影响暗反应阶段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则C5与CO2结合生成C3的速率加快,而C3的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增加。
(4)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完全相同,乙图(有氧呼吸)与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时进行的无氧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和第三阶段④。
(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细胞进行了图中乙过程,即有氧呼吸过程,该过程中产生的水会使粮堆湿度增大。
30.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_________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_________(答“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_,对终产物进行检测时,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健那绿 是 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流动性 主动运输 酒精和二氧化碳 用检测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解析】解:(1)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所以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是处于生活状态.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题图可知,“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由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过程,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H+进人溶酶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故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酒精能使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检测酒精.
故答案应为:
(1)健那绿 是
(2)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流动性 主动运输
(3)酒精和二氧化碳用检测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酒精用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