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7 08: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2.下列关于我国空间技术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
B.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
C.用自己的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
D.2001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3.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人太空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是人们对我国一位农业科学家的赞誉。他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又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湖南邵阳中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6.下列文艺作品中,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的是( )
A.《青春之歌》 B.《红岩》
C.《东方红》 D.《平凡的世界》
7.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8.以下四幅图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不是表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哪一幅( )
A B C D
9.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0.下列哪项不是下面两幅图片所表达的历史信息( )
A.从物资供应匮乏到市场商品充足
B.个体经济完全取代了公有制经济
C.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11.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乘出租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但是这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 )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堵塞③人口增多④合作医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4年3月8日凌晨1时20分,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直飞吉隆坡至北京的MH370航班在越南空中管制区失去通信联络,同时失去雷达信号。这一不幸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你认为,人们最快获得此消息的渠道最有可能是( )
A.杂志 B.电影 C.互联网 D.报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共20分)
13.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墨子号”的发射,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清楚地向世界宣示,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重返世界之巅,更要努力从科技上重返世界之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请说出两件具体事例。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4分)
材料二 没有“两航一潜”(即航天、航母和深潜器),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席“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2)请概括材料二中“两航一潜”的重要性。中国人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标志是什么?(3分)
材料三 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谁?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你认为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3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下,时髦的中国人钟情于浪漫的情人节、活泼的愚人节……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似乎越来越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说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4分)
(3)从材料二中你还可以看出,“时下,时髦的中国人”遇到怎样的“纠结”?(2分)
(4)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爆炸成功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是在1966年;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1970年;1966年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因此,最早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是A项。
2.D解析: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在2003年,而不是2001年。因此,D项符合题意。
3.B解析:分析备选项,四个选项中只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发生在1970年。故选B项。
4.B解析:通过“稻菽”可以判断出与之有关的人物是袁隆平。袁隆平的事迹不能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种说法也不符合实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5.B解析:由“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可知不能否定和脱离传统,A、C两项说法有误;由“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可知, D项“全部继承”说法有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6.D解析:《青春之歌》《红岩》《东方红》出现于1978年之前,它们反映的是人民革命斗争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A、B、C三项可排除。《平凡的世界》是1978年之后出现的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D项符合题意。
7.C解析: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国家不得不按计划供应一些紧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发行了一些购物票证。
8.A解析:A项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图中人物的服装色彩和样式单一,故A项符合题意。
9.D解析: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0.B解析:分析四个选项,A、C、D三项都可以从图中读出;B项说法本身错误,也不能从图中得出。
11.A解析:车辆增多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与交通堵塞;③④与车辆的增多无直接关系。
12.C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最快”。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因此,对于马航失踪,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渠道应该是互联网。
13.(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2008年9月,神舟七号升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袁隆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14.(1)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前,衣:衣服数量少,色彩、样式单调;食:食物匮乏,营养不足;住:住房简陋,面积狭小;行:出行艰难,以自行车为主。改革开放后,衣: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款式、色彩新颖多样;食:食品丰富,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住:宽敞舒适,结构合理;行: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
(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问题。
(4)因果关系:改革开放使中国不断走向富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