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5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5张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7 11: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创作背景
读准字音
诬蔑( ) 屠杀( )
恐怖( ) 挑拨离间( )
召开( ) 卑鄙( ) 卑污( ) 赋予( )
wū miè

kǒng
bō jiàn
zhào



检查预习
捏造事实冤枉人。
卑鄙恶劣。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污蔑:
卑劣:
赋予:
蛮横: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注意体味演讲者的气势与感情。
听朗读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整体感知
痛斥
赞扬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2、讲演词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根据讲演内容把本文分为部分吗?
整体感知




剖析
鼓舞
号召
争取

1-3
4-5
6-12
反动派
李公朴
反动本质
人民斗志
人民
胜利
最后一次讲演
研读第一部分(第1-3段)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最卑劣、最无耻
无罪而遭毒手
暗杀
造谣污蔑
合作探究
应该读出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的情感来。
再次朗读1-3自然段。一生朗读,其他同学配合情境,鼓掌、热烈鼓掌。
第1段中的五个感叹句,各表达了闻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句表明闻先生对卑劣凶残地杀害李公朴先生的国民党反动派极度愤恨和鄙视,这是对敌人罪恶的揭露。
合作探究
②“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句既是对李公朴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行动的赞颂,又隐含着对卑劣无耻、丧心病狂的反动派的痛恨。
③④“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这两句表现闻先生对蛮横无理、凶狠残暴的反动派无比愤恨。
⑤“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当面的质问,斥责,喷发出闻先生对卑劣无耻的反动派的一腔怒火,表现了闻先生对下劣的反动派的极端蔑视。
研读第二部分(第4-5段)
齐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揭露——虚弱本质:
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
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举例论证)
第⑤段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结合上下文想想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合作探究
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
研读第二部分(第4-5段)
朗读第二部分要注意语气语调
揭露其虚弱本质——
指出其末日来临——
合作探究
要读出蔑视
要读出信心
再次朗读4-5自然段。一生朗读,要求结合情境、有肢体表演,其他同学配合鼓掌、热烈鼓掌。
研读第三部分(第6-12段)
齐读第三部分。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合作探究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号召进步青年发扬云南光荣历史,决不让反动派蛮横下去,完成争取民主和平的任务。
研读第三部分(第6-12段)
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抒情。

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为了为民主与和平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浩然等。
这篇演讲词表达了闻一多什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他们虚伪的本性,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文章主旨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这几天,大家都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演讲者一开始便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是表现演讲者当时义愤填膺的愤怒,表明了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
内容表达形式多变,各个小节都以其各自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了繁杂拖沓之感,而且另有新意。
合作探究
演讲词开头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重要句段作用(一)
演讲词最后一段(结语)写得锵铿有力。古人写文章都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所以,一般说来,好的文章必然会有好的开始和好的结局。

闻一多先生在结束语中,把主题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以发出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立起来,与反动派决一雌雄,同时表达了广大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合作探究
演讲词最后一段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这篇演讲词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感染力。本文取得这种表达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运用褒贬词语富有感情。
合作探究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爱憎分明。

例如:对敌人:用“偷偷摸摸”“无耻”这些贬义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对李先生:用“光荣”来表达对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扬。
2、句式与修辞。在句式上多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感叹句把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
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偷偷摸摸的杀!”“无耻啊!无耻啊!”等等闻一多在讲演过程中,一直无比激愤,运用感叹句有效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慨之情 句中有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有对李公朴先生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有对光明前途的展望,对革命青年的号召。这些语言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2、句式与修辞。在句式上多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设问、反问、对比、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演讲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句子赏析
合作探究
(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①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情感强烈,表达对李先生正义行动的赞颂,又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②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当面质问特务,表现了闻一多的大无畏精神。

合作探究
(3)“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②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

既用反复修辞方法强调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情感迥异,态度鲜明,爱憎分明。
(4)“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④
排比句,句式严整,表达了对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强烈谴责,增强了语言气势。
句子赏析
合作探究
(3)“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④
句子赏析
连用反问句、感叹句和反复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4)“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⑤
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合作探究
(5)“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⑤
句子赏析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表达闻一多先生的自信。
(6)“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⑤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反问句,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3、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合作探究
短句结构简单,句义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描写与抒情,口语中尤为常见。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 说什么“桃色案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
合作探究
如第一段“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

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5、人称的不断变换。
合作探究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用“你”“你们”,揭露、痛斥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
用“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鼓舞人们团结斗争。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合作探究
要把演讲词写好,可以从词语的感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语气语调、人称等角度下功夫。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拓展延伸
我们新一代青年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我们立志成才,献身国家,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民权主义者,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3年,马丁·路德·金与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见面,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他一生受到无数次的恐吓,曾十次被人以各种各样方式监禁,三次入狱,三次被行刺,第一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进了炸弹。第三次1968年4月4日,杰姆斯·厄尔·雷(James Earl Ray 1928-1998)租用对面廉价旅馆的用自动步枪暗杀了年仅39岁的马丁·路德,举世震惊。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马丁·路德·金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拓展延伸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
  古希腊著名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因为在当时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
他最初的政治演说是很不成功的,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为此,他刻苦读书学习。据说,他抄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遍;他虚心向著名的演员请教发音的方法;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左右肩上各悬挂一柄剑,或各悬挂一把铁权;他把自己剃成阴阳头,以便能安心躲起来练习演说。
拓展延伸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
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 、激励演讲家约翰·库缇斯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无论你觉得自 己多么了不起,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更强。
这个至今“身高”还不到1米的演讲天才,他受到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接见,并且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过
他没有双腿,却能潜水;
他没有双腿,却能驾驶汽车;
他没有双腿,却能成为运动场上的冠军;
他没有双腿又得了癌症,却能环游世界四处演讲;
他时时刻刻面对着死亡,却能拥有最完美的爱与生活……
滑板成了他每次演讲出场的代步工具, 他用一只胳膊支撑着“全身”,腾出另一只手推动滑轮,驱动不到1米高的躯体在地面上快速前行,头始终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几分骄傲。
拓展延伸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词,慷慨激昂,义正辞严,态度鲜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最后一次讲演”,尤其是他的语言,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有极强的感染力、战斗力。
  在讲演中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更好地表达出讲演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