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2课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巨变,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内容。
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3.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并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学习目标
阅读书本第一子目——伟大的历史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前提是什么?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背景)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6.10 ——1978.12)
? 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 坚持“两个凡是”主张
华
国
锋
主
席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邓小平复出
(1)前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一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经济路线
伟大决策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②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等
山重水复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集体领导
思
想
政
治
组
织
乱
正
拨
反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柳暗花明
后
前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对比其前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变化,分析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
分别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知识归纳
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阅读书本第二子目——经济体制改革
4.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
含义:
必要性:
实质: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
误,在农村的危害大于城市,它
关系到二亿农民的温饱;
第三,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
在必行的趋势。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产队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
(1)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由集体经营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
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2)内容:
(3)实施: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
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
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
(5)配套改革:
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6)意义:
材料一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工人群体由劳工局负责,作为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厂长,却没有任何权力,企业买套设备,甚至盖间厕所都要上级部门批准。
——杜进兴《请把管理企业的权利还给我》
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当时国企存在什么问题?
?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1)原因: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
?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革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分配方式并存;
《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7月22日晚公布了201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有106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以4468.1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2位。
根据《财富》杂志官网披露,2015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企业占25.6%,中国企业紧随其后占21.2%,日本、德国、英国企业数量位列中国之后。
2015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通过该段材料,你认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979年,尹盛喜在前门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是北京第一家自主创业的集体经济。
1980年4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批准成立。
1980年9月30日开张,刘桂仙。个体经济。
悦宾饭店 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
(4)意义: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国有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2)从在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南方谈话的含义及其内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如何完善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
阅读书本第三子目——经济体制的建立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1.背景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
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
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去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
意见二:吴敬琏和薛暮桥、刘国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
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思想基础)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4.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
1.背景:
2.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奠定基本框架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世纪初——初步形成
2.过程:
■ 1949—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1956—1978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 1978—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十四大后,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归纳: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3.意义: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内容
特点
城市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建立背景
过 程
意 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