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1.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b过程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__。
【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 (3)45.5% 18.2%
【解析】松鼠种群在不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产生各种特异性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成为不同物种。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100%≈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为×100%≈18.2%。
2.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群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保留耐药性个体),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解析】(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时存活下来。(2)由于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害虫通过繁殖过程,使种群的抗药性增强,种群数量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通过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就会被淘汰。(3)农药的选择作用,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虫害。(4)C点种群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原来的农药效果差,从C→D过程,害虫数量下降,可能是使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3.金鱼是常见的观赏鱼,有的尾鳍较小,有的尾鳍较大。为证明大尾鳍的雄鱼在吸引雌鱼方面有利,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设计:①选取三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为1、2、3号,放在水槽中。(如下图所示)
②选取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各一条,分别放入1、2、3号烧杯中。
③观察雌鱼的游动。
这个设计还不完善。
请回答:
(1)改进一: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在装置中的位置不当,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二:该设计证明不严密,应设置对照,对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判断金鱼尾鳍的进化方向,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雌鱼放在水槽里 (2)取三个如原图装置,①如改进一处理;②只在1号烧杯里放大尾鳍雄鱼,水槽中放一尾雌鱼;③只在3号烧杯里放一尾小尾鳍雄鱼,水槽中放一尾雌鱼 (3)大尾鳍雄鱼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繁衍后代
【解析】(1)雌鱼的活动受限,无法做出准确的观察。(2)没有对照,即使趋向大尾鳍雄鱼也不能说明问题。应设置对照,旨在说明在只有小尾鳍雄鱼时,趋向小尾鳍雄鱼;在只有大尾鳍雄鱼时,趋向大尾鳍雄鱼;在两种雄鱼同时存在时,趋向大尾鳍雄鱼。这样更能说明问题。(3)大尾鳍雄鱼更容易吸引雌鱼,得到更多的繁殖机会,在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来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后来发现分布在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嘴的形状各不相同。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1)鸟嘴的______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
(2)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________对鸟嘴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的________,通过逐代________和遗传,最终导致不同岛屿上的鸟嘴的形状各不相同。
(3)假如它们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能产生如此多样的鸟嘴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选择的是生物的哪一种特性?________;生物变异如何在下一代积累加强?__________;选择动力是________;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
(5)拉马克学说解释和上述解释的不同之处在于,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两回事,适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一回事,________是产生变异的过程,又是形成________的过程。
【答案】(1)差异 不定向的 (2)环境 差异 定向 选择 选择 (3)不能 因为它们处于相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存在不同的选择,选择是同方向的 (4)变异 通过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5)变异 自然选择 用进废退 适应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鸟嘴的形状本来就存在着差异。但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环境可对鸟嘴的形状进行选择。在生存斗争中,只有适应环境的能生存并通过遗传定向积累,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自然选择是对变异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
5.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存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0 ℃环境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8 ℃环境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把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淘汰。
【答案】(1)25 ℃ (2)差异 不定向 (3)选择 定向 (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解析】通过实验过程可知两组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说明温度是自然选择的条件,在两组中第一步都有部分个体得到了保存,说明个体间存在差异,这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在28 ℃中生存的个体放入20 ℃环境后全部死亡,说明这部分个体中没有适应20 ℃环境的变异。
6.寄生在乌鸦羽毛中的虱子大量繁殖会造成乌鸦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某乌鸦种群中对虱子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干年后,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乌鸦的巢大多筑在高大的乔木上,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许多地方的高大树木被砍伐,使乌鸦原有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有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乌鸦选择在灌木上筑巢。假设这种推测确实发生,几十万年以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会变成新物种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 50% (2)降低 aa的个体由于对虱子没有抗性,逐渐遭到淘汰,进而导致a的基因频率下降 (3)不一定,因为生活在灌木上的乌鸦与乔木上的乌鸦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1)由题意知,AA=30%,Aa=40%,因此aa=30%,故A的基因频率=30%+×40%=50%,a的基因频率=30%+×40%=50%。(2)由题意知,AA和Aa的乌鸦对虱子具有抵抗力,aa不具有抵抗力,因此A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升高,a的基因频率会因aa个体逐渐被淘汰而下降。(3)分析题意可知,在高大的乔木上筑巢的乌鸦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不一定变成新物种。
7.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解析】(1)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a基因的频率为1/2×0.4+0.3=0.5。
(2)遗传平衡满足的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保持遗传平衡,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3)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若某一动物是AA的可能性为0.3,与之交配的动物必然是AA,即0.3AA×AA,子代为0.3AA;同理0.3aa×aa,子代为0.3aa;0.4Aa×Aa,子代为0.4×(1/4AA、1/2Aa、1/4aa)=0.1 AA、0.2Aa、0.1aa。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2、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甲地区流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___。
【答案】(1)96.5% 3.5% 50.5% 49.5% (2)上升 下降 (3)上升
【解析】(1)甲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a的基因频率为1-96.5%=3.5%。乙地区中A基因的频率为3%+1/2×95%=50.5%,a的基因频率为1-50.5%=49.5%。
(2)甲地由于aa个体会因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而幼年夭折,导致a基因频率将下降,A的基因频率将上升;乙地流行疟疾,纯合子AA个体被淘汰,因此,AA基因型频率将下降。
(3)如果乙地消灭疟疾,若干年后,AA基因型的频率将增大。
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
(6)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不是
(3)72.5% 5% 22.5% 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AA=Aa>aa A (5)物种 (6)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
【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发洪水后,A的基因频率=55%+40%×1/2=75%;a的基因频率=5%+40%×1/2=25%,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是迁移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因素在起作用。(3)所有该植物若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55%+40%×1/4+40%×2/4×1/4+40%×2/4×2/4×1/4=72.5%,aa的基因型频率=5%+40%×1/4+40%×2/4×1/4+40%×2/4×2/4×1/4=2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A、a基因频率分别是A=72.5+5%×1/2=75%,a=25%,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4)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AA=Aa>aa,那么,经过长期选择,A基因频率会不断增加,而a基因频率会不断减小,但因为AA的繁殖能力等于Aa,故a基因不会消失。(5)若两种植物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0.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由于________的改变,通过长期的________作用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说明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发展的。
(4)从(2)、(3)两小题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5)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朝着不同的方向缓慢地进化。上述观点与图示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共同的原始祖先 (2)生活环境 自然选择 逐代积累 (3)少数种向多数种 (4)多样性 适应性
(5)不矛盾,因为: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同一物种可产生多种变异;②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可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③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同一种生物进化为多种生物
【解析】(1)图中显示A~E等不同动物均具有“比较原始的哺乳类”这一共同祖先。(2)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并逐代积累可使生物朝向不同方向发展。(3)图中显示生物种类可由少数种向多数种发展。(4)图示状况可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5)图示内容可支持进化论相应观点。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9年高三生物5月份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1.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b过程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__。
2.某时期,珠三角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两年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鱼是常见的观赏鱼,有的尾鳍较小,有的尾鳍较大。为证明大尾鳍的雄鱼在吸引雌鱼方面有利,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设计:①选取三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为1、2、3号,放在水槽中。(如下图所示)
②选取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各一条,分别放入1、2、3号烧杯中。
③观察雌鱼的游动。
这个设计还不完善。
请回答:
(1)改进一:大尾鳍雄鱼、雌鱼、小尾鳍雄鱼在装置中的位置不当,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二:该设计证明不严密,应设置对照,对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判断金鱼尾鳍的进化方向,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来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后来发现分布在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嘴的形状各不相同。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1)鸟嘴的______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
(2)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________对鸟嘴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的________,通过逐代________和遗传,最终导致不同岛屿上的鸟嘴的形状各不相同。
(3)假如它们生活在同一个岛屿上,能产生如此多样的鸟嘴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选择的是生物的哪一种特性?________;生物变异如何在下一代积累加强?__________;选择动力是________;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
(5)拉马克学说解释和上述解释的不同之处在于,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两回事,适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拉马克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一回事,________是产生变异的过程,又是形成________的过程。
5.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存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0 ℃环境的个体,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适应28 ℃环境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把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把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淘汰。
6.寄生在乌鸦羽毛中的虱子大量繁殖会造成乌鸦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某乌鸦种群中对虱子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干年后,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乌鸦的巢大多筑在高大的乔木上,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许多地方的高大树木被砍伐,使乌鸦原有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有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乌鸦选择在灌木上筑巢。假设这种推测确实发生,几十万年以后,在灌木上筑巢的乌鸦会变成新物种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甲地区流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___。
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
(6)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0.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由于________的改变,通过长期的________作用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说明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发展的。
(4)从(2)、(3)两小题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5)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朝着不同的方向缓慢地进化。上述观点与图示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