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作为人教版西藏区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简短经典的文言文。本文简短精炼,情趣高雅,对于提高西藏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高雅追求和高尚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全是西藏波密农牧民孩子,经过长期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学习能力。但由于教材对文言文选入较少,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和学习也不够,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困惑和吃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引入发、讲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情操;
2.诵读课文,体会经典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高洁志趣。
(二)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以及作者思想对学生的启发。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吃、穿、住、行等方面。
生:(开始想象)作出各种回答。
师:有人追求大鱼大肉,而有人享受粗茶淡饭;有人追求锦衣裘袍,而有人只要干净暖和;有人追求高楼大厦,而有人愿住三间茅屋;有人追求香车宝马,有人乐于安步当车。
生:(茫然)为什么?
师: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荣华富贵都是一时的,真正的高贵来自于自我的修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
(二)题目解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作者简介
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有“诗豪”之称。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四)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A.活动一:朗读——读通文章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翻译全文。
B.活动二:品读——重要字词、句式
(1)斯是陋室(判断句式)
(2)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相当于:有何陋?)
拓展:何有于我哉?子何恃而往?
C.活动三:品读——全文翻译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舍,只是我(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D.活动四:品读——品味句子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屋舍环境之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之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之高雅
(2)找出表现文章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E.活动五:赏读——读明情操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为什么这样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F.活动六:赏读——读明写法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情趣。(文章主题)
G.活动七:背诵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这篇文言文,通过反复朗读、翻译、品析,了解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
八、课后作业:
拓展练习:从下列事物中你可以尝试托物言志吗?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想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蜜蜂 竹子 粉笔
九、板书设计
/
《陋室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情操;
4.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内容
(一)题目理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 , 代 家, 家,世称 ,有“诗豪”之称,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 :注意字音和节奏
A.活动一:朗读——读通文章
B.活动二:品读——重要字词、句式
(1)斯是陋室( )
(2)何陋之有?( )
拓展:何有于我哉? ( ) 子何恃而往?( )
C.活动三:品读——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活动四:品读——品味句子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2)找出表现文章主旨句。
E.活动五:赏读——读明情操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为什么这样写?
F.活动六:赏读——读明写法
这种表明作者志向或感情的写法是什么写法?
G.活动七:背诵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这篇文言文,通过反复朗读、翻译、品析,了解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