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信息技术选修一第三单元算法与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信息技术选修一第三单元算法与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5-17 12: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2学时)
设计者
天津市耀华中学  杨金莉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等描述算法。
(2)了解算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3)熟悉逻辑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表达式的写法,能读写简单的表达式。
(4)熟悉赋值指令、输出指令和循环指令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问题,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语言、伪代码等清晰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
(2)通过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掌握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知道算法对于问题解决、程序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
了解什么是算法,设计算法的步骤,熟悉常用指令,了解自然语言、伪代码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1)学习重点: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如何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解决。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2)学习难点:表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程序结构的表示、关键性条件的确定以及在流程图中的体现。
学习要求:
(1)认识到算法对于程序设计的意义;熟悉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
(2)能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算法,清楚的描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问题设计
(1)如何表述以下简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如何判断一个整数的奇偶性?
●如何交换两个数的值?
●如何求2个数中的最小值?
●如何求1+2+3+…+10的和?
(2)乘计程车最省费用问题的求解过程。
(3)指导学习过程的问题:如在探索过程中,提到的参考提示问题:
●流程图的组成符号和规则都有什么?
●绘制的方法都有哪些?
●如何表示条件、循环关系?
(4)加深理解层次的问题:比较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各自的特点都是什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算法、程序设计的概念比较陌生,接触比较少,基础相对欠缺。
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交往: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选择
局域网、因特网
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多媒体资源库
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主要以教材和已整理的相关电子教学资源为主
四、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类型
真实情境、问题性情境
学习情境设计
问题情境:
【问题1】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由熟悉的内容向陌生的知识转化。如:
●如何判断一个整数的奇偶性?
●如何交换两个数的值?
●如何求2个数中的最小值?
●如何求1+2+3+…+10的和?
【问题2】乘计程车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计程车收费的主要依据是所行驶的里程数和计费标准,地区不同、车型不同,其计费标准也不相同。现有两种不同类型计程车,假设其计费标准分别为:
甲车3公里以下起步价是10元,3公里以上(含3公里)每公里为2元;乙车3公里以下起步价是8元,3公里以上(含3公里)每公里为2.2元。
你能比较一下乘坐哪种车省钱吗?
五、学习活动组织
自主学习设计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机进入式
简单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入算法的概念。
数学问题与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的结合
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寻找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将问题的解决过程步骤化。
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伙伴
讨论问题求解的方法。
教材
主体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尝试。
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启发学生,突出解决过程的步骤化。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引入: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出算法的概念;
●学生协作学习,进行知识探索与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启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流程图的相关基础知识结构
●总结流程图描述法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学生协作学习,出租车计费最省问题的流程图描述。比较三种不同的描述方法的特点,加深理解。
●小结
●教学评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算法的概念和特点
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表示方法
自然语言
伪代码
流程图
总结
问题1:如何判断整数的奇偶性?
启发:问题求解过程的步骤化表述。
引出算法的描述:算法(Algorithm)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通过上述问题介绍算法的特点:
有穷性。
确定性。
可行性。
有0个或多个输入。
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问题2:出租车计费问题。求最省方案。
借助表格1-2-1,启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过程。
小结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讲解进行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问题3:如何描述算法,以清晰的表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引入算法的描述方法
介绍设计算法的步骤:
(1)输入数据
(2)处理数据
(3)输出结果
1、自然语言
2、伪代码
体验:尝试利用伪代码描述出租车计费问题的解决方案。
启发式练习:
如何利用伪代码描述:
·把5元起步价赋给P2;
·输出“n公里时,乘乙车省钱”
·如果P1总结常用指令的特点,在伪代码中的使用,通过一些小的实例,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算法描述的方法。
思考练习:
判断2个数中的较小值。
判断某一年是否为闰年。
(3)交换两个数的值。
(4)求1+2+3+…+10的和
3、流程图的探索与体验
·探索1:绘制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流程图,包括N—S结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的特点。
――参考提示:
流程图的组成要素都有什么?
绘制的方法都有哪些?
如何表示条件、循环关系?
· 探索2:利用流程图描述前面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
教学提示:
――解决3个问题对应的程序结构分别是什么?
――确定关键的步骤,如执行的条件是什么,执行次数如何?是只执行一次,还是在满足某些条件下的重复执行?
·体验1:分析教材的图1-2-4 含有非3种基本结构的算法流程图,体会流程图的不足之处。
· 总结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 应用:出租车计费问题。求最省方案。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比较自然语言、伪代码描述的算法,各自的特点都有哪些?
清晰、直观的算法描述对于程序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了解了算法是什么,对程序设计的重要性,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知道了算法描述方法中的自然语言、伪代码和流程图三种方法,了解了各自的特点。希望在以后的程序设计中,对于问题的求解,都能将其解决过程利用算法清晰的加以表述,这将直接关系到程序的质量和效率。――突出算法的重要性。
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
尝试将此过程步骤化。
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能够清楚的表述问题解决的步骤,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特点,同时结合问题,理解算法的概念。
阅读问题描述,就近原则,2个人讨论,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分析表格内容,了解解决问题时进行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问题解决过程的语言描述,在头脑中明确每个步骤。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体会自然语言的通俗易懂,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1、参考算法设计的一般步骤输入?运算?输出,尝试利用自然语言描述出租车计费问题的解决,了解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如下的知识
·运算符和表达式
·指令的格式及功能
·简单程序的设计
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料,完成相应的练习(3)和(4),熟悉运算符和表达时的应用及常用指令的使用。
完成思考练习,加深对伪代码描述算法的特点。
2个人一组。在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的同时,通过讨论,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
· 流程图的组成
· 阅读流程图的方法
· 流程图表示三种不同程序结构的方法
· 能利用流程图,描述问题的算法解决过程。
体会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基本方法,能利用相关的组成元素表现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能确定某些关键性的条件确定。同时培养严谨思考的习惯。
通过实例,加深对流程图的理解,较好的将算法利用流程图直观的加以体现,同时体会到不同的算法描述各自的特点。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达标测试
测试内容
(1)利用伪代码描述求解三个数中最大值的过程。
(2) 下面的表达式正确,且值为真的是( )
A. 3+2>3+5 B. 1>2 C. 5(3)下面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使得输出的结果为1~10之间的奇数。
指令: i←1;
while (i<10)
{
输出(i);
_______________
}
A. i?1 B.i?i+1 C. i?i+1 D. i?i+2
(4)在流程图中,表示条件判断的符号是( )
A. B. C. D.
(5)2个人合作,利用流程图,描述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过程。
(6)求10以内奇数的和。(可以2个人讨论)
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