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假期作业 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假期作业 相互作用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17 14: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假期作业 相互作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刚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想实现推动衣橱的目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因为A板对衣橱的水平推力有可能大于衣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这有可能,因为小李的重力可能大于衣橱的重力
2.如图所示为一简易起重装置,(不计一切阻力)AC是上端带有滑轮的固定支架,BC为质量不计的轻杆,杆的一端C用铰链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B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并用钢丝绳跨过滑轮A连接在卷扬机上。开始时,杆BC与AC的夹角∠BCA>90°,现使∠BCA缓缓变小,直到∠BCA=30°。在此过程中,杆BC所产生的弹力( )
A.大小不变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所示,在斜坡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 G、弹力 N 和静摩擦力 f 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大致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在地面上静止不动,则( )
A.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B.A与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5.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点,长为L=2m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点正下方的Q点,OP长为d=1.2m,重为8N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10N B.8N C.6N D.5N
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是在两个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产生的
B.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7.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物块将一重为G的光滑圆球抵在光滑竖直的墙壁上,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拉动长方体物块,在圆球与地面接触之前,下面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减小
C.水平拉力F逐渐减小
D.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8.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
D.建立“欧姆定律”的理论
9.如图,A、B、C、D是四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皆为G,A、B、C放置在水平面上用细线扎紧,D球叠放在A、B、C三球上面,则球A对地面的压力为(  )
A.43G B.32G C.34G D.G
10.两个大小分别为5N和8N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1N B.2N C.6N D.17N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Q,沿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P的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P静止在水平面上,在滑块Q下滑的过程中
A.Q对P的压力大小为mgsinα
B.Q对P的摩擦力大小为mgcosα
C.地面对P的支持力大小为(M+m)g
D.P对Q的作用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
12.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定滑轮,两物体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且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Q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下
B.Q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上
C.Q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为零
D.Q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可能为零
13.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AB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A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C,用力F拉绳,开始时∠BAC>90°,现使∠BAC缓慢变大,直到杆AB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   )

A.拉力F逐渐增大
B.拉力F逐渐减小
C.AB杆所受力先减小后增大
D.AB杆所受力大小不变
14.某同学用水平力推教室的讲台,但没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小于讲台所受合力
C.讲台所受合外力为零
D.推力小于或等于讲台最大静摩擦力
1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8kg,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若滑轮摩擦不计,取g=10m/s2,现剪断悬挂托盘的细线,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物块A向左运动
B.物块A仍静止不动
C.弹黄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物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16.如图所示,物体 A 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 列关于物体 A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 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B.物体 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C.物体 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不受摩擦力作用
D.无论 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 A 的作用力均相同
三、实验题
17.(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必须记录的是______.
A.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 B.橡皮条固定端的位置
C.橡皮条伸长后的总长度
(2)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的________是和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四、解答题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1=8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的质量为m2=20kg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物体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点A、B都处于止状态,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绳OA的拉力大小;
(2)物体乙受询的摩擦力.
19.如图所示,质量m1=12kg的物体A用细绳绕过光滑的滑轮与质量为m2=2kg的物体B相连,连接A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53°,此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取g=10m/s2,sin53°=0.8,cs53°=0.6。求:
(1)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欲使系统始终保持静止,物体B的质量不能超过多少?
20.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工具。如图所示,雪橇总质量m=500kg,雪橇与冰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4。雪橇在马施加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冰道匀速滑行,取g=10m/s2。求:
(1)雪橇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五、填空题
21.如图所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F1、F2,将F2绕O点顺时针旋转至和F1重合,则合力在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同时方向在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2.如图所示,将某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该物体___________(填“受”或“不受”)摩擦力;如果将它放在某斜面上也处于静止状态,该物体______(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23.一质量m=20kg的木箱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若小明用水平向右F=40N的力推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木箱匀速运动过程中,小明撤去推力发现箱子停止运动,据此小明认为,箱子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请判断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1.C
【解析】
【分析】
这个要从力的分解角度来解释,将重力分解为沿人字形架斜向下的两个力.由于底角较小,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得A板的作用力明显大于重力.
【详解】
开始小明是推不动衣橱的,说明小明的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站在人字形架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墙壁和衣橱,如图所示:
小明的重力可以分解成沿A,B两个方向的力,由于底角较小,所以A,B方向的力会很大。
A对衣橱的力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而水平方向的力会远大于小明的重力,可能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我们应该知道两个分力的合力可以远小于两个分力,也就是说用一个较小的力可以产生两个较大的分力.
2.A
【解析】
【分析】
以结点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的合成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出力与三角形ABC边长的关系,再分析绳子拉力和BC杆的作用力的变化情况.
【详解】
以结点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则知,F、N的合力F合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F合AC=FAB=NBC,又F合=G,得:F=ABACG,N=BCACG,现使∠BCA缓慢变小的过程中,AB变小,而AC、BC不变,则得到,F变小,N不变,所以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作用在BC杆上的压力大小不变;故选A.
【点睛】
本题运用三角相似法研究动态平衡问题,直观形象,也可以运用函数法分析研究.
3.D
【解析】
【分析】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重力、摩擦力以及支持力的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
【详解】
过物体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沿斜面向上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f和N表示;如图所示: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画法,关键是确定这几个力的方向。
4.B
【解析】
【分析】
先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详解】
A、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受到重力(M+m)g、支持力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对于整体,由于两个推力刚好的合力为零,故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即B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
B、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已知的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如下图: 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下图: 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如下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得到:N'=mgcosθ+Fsinθ,由于θ与F大小未知,故B对A的支持力N'与mg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选项B正确,CD错误。
【点睛】
本题关键是对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摩擦力,然后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再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出各个力的情况。
5.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点,延长PN交墙于M点,如图所示:
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MN,即PM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sinα=POPM=1.22=0.6,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cosα=mg,解得:T=5N,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6.C
【解析】
【分析】
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压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如果两物体相对静止,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如果两物体相对滑动,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详解】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存在摩擦力,故A错误;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如果既没有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于运动趋势,则两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故B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大小与外力有关,与压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D、对小球和长方形物块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有:N=mg+G,则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支持力不变,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有f=μN,因此地面对长方体物块的摩擦力不变,所以AD错误;
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球受力平衡,则有:N1=Gtanθ,N2=Gcosθ,当水平向右的拉力F缓慢拉动长方体物块时,θ增大,则tanθ增大,所以N1增大,cosθ减小,则N2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增大,故B错误;
C、对长方形物块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F、球对物块的压力N2′以及滑动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
受力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N2′=N2,则水平方向有:F+N2′sinθ=f,由于N2增大,θ增大,f不变,则F减小,故C正确。
8.A
【解析】
【分析】
通过白纸上的球的印迹,来确定球发生的形变的大小,从而可以把不容易测量的一次冲击力用球形变量的大小来表示出来,再通过台秤来测量相同的形变时受到的力的大小,这是用来等效替代的方法.通过分析各选项采用的科学方法进行判断。
【详解】
通过白纸上的球的印迹,来确定球发生的形变的大小,再通过台秤来测量相同的形变时受到的力的大小,这里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A.合力和分力是等效的,它们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故A正确;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采用的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
C.电场强度的定义是: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试探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值。所以,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是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
D. 建立“欧姆定律”的理论需要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A、B、C放置在水平面上用细线扎紧,D球叠放…”可知,本题考察平衡问题。根据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运用对称性、整体法、平衡条件、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进行求解。
【详解】
由对称性知,地面对每个球的支持力相等;设地面对每个球的支持力为FN,对整体受力分析,据平衡条件可得:3FN=4G,解得:地面对每个球的支持力FN=43G。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球A对地面的压力F压=FN=43G。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大小分别为5N和8N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知,考查了力的合成;两力合成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夹角180°时合力最小,并且|F1?F2|≤F≤F1+F2。
【详解】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1?F2|≤F≤F1+F2;故3N≤F≤13N;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合力的范围:|F1?F2|≤F≤F1+F2.
11.CD
【解析】
【分析】
物块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整体受力平衡,合外力也为零,对物体和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即可求解.
【详解】
A、因Q物体匀速下滑,受力平衡,在垂直斜面方向有F支=mgcosα,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压=F支=mgcosα;故A错误.
B、Q物体匀速,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α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Q对P的摩擦力大小 f'=f=mgsinα;故B错误.
C、如果将斜面与物块看成一个整体,整体受力平衡合外力为零,竖直方向N地=(M+m)g;故C正确.
D、由于物块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故其受到的合力为零,物块受到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斜面对物块的力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采用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的方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对多个物体问题是常用的思路.当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均为零时,可以采用整体法研究.
12.BC
【解析】
【分析】
分别对P、Q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由于不知具体数据,对于静摩擦力的判断要考虑全面。
【详解】
对P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P的重力;
设斜面倾角为θ,对Q进行受力分析,将物体Q的重力G进行正交分解,沿斜面方向:Gx=mgsinθ;垂直斜面方向:Gy=mgcosθ.当mgsinθ>FT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mgsinθ=FT时,静摩擦力为零;当mgsinθ<FT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关键要对物体P和Q分别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难点在于静摩擦力的方向的不确定上。
13.AD
【解析】
【分析】
以B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图,利用三角形相似法,得出各力与三角形ABC三边边长的关系,再分析其变化.
【详解】
以结点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则知,F、N的合力F合=G.根据三角形相似得:GAC=NAB=FBC,∠BAC缓慢变大的过程,AC、AB均不变,则N不变,BC增加,则F变大,故BC错误,AD正确;故选AD.
【点睛】
本题涉及非直角三角形的力平衡问题,采用三角形相似,得到力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再分析力的变化,是常用的方法.
14.CD
【解析】
【分析】
对于平衡状态以及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首先要判断讲台处于什么状态,然后再判断在这种状态下力的关系.
【详解】
C、讲台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讲台所受合外力为零,选项C正确.
A、B、讲台没有被推动,则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即推力大小等于静摩擦力,选项A,B错误.
D、静摩擦力由外力产生的趋势决定,大小在零到最大之间变化,0≤f静≤fmax,推力等于静摩擦力,故推力小于或等于讲台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选项D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在分析时,要注意明确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的判断,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不要想当然的认为箱子没动就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15.BC
【解析】
【分析】
对A受力分析,可得出A原来受到的静摩擦力,根据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可得出最大静摩擦力;再根据变化之后A的受力情况可判断A的状态及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情况。
【详解】
初态时,对A受力分析,可得A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f=F1-F2=mg-F2=(0.8×10-3)N=5N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5N;剪断悬挂托盘的细线时,弹簧的弹力为3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A仍静止,合力仍为零;故A错误,B正确。物体A仍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物块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化为:f′=F2=3N,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静摩擦力的计算,要注意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会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取决于弹簧的形变量,形变量不变,则弹力不变。
16.AD
【解析】
【详解】
物体相对皮带静止,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力平衡,在沿斜面方向有:mgsinθ=f,所以无论传送带向上或向下运动,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A正确,BC错误;由于A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A受力平衡,故传送带对A的作用力与物体的重力等大反向,即传送带对物体 A 的作用力均相同,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
物体相对皮带静止,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来确定物体的受到摩擦力情况。
17.A F F'
【解析】
【分析】
根据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可以明确该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由于误差可能不与OA共线;而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一定与OA共线(二力平衡).故F为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F'为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
【详解】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根据两个弹簧拉橡皮筋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合力大小,然后与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的拉力大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故需要记录的是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需记录固定点O的位置,故选A;
(2)合成的理论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合力的理论值为F,合力的实际值应通过实验直接测量,不需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论,故实际值为F′。
故本题答案为:A ; F ; F'
【点睛】
本题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以及理论值和测量值的区别,是一道考查基本实验操作的好题。
18.(1)100N;(2)60N,方向向左
【解析】
【分析】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轻绳OA受到的拉力.
(2)结合对乙的受力分析即可求出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1)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其中物体甲对O点拉力等于物体甲的重力,即F=m1g.
根据平衡条件得,轻绳OA的拉力FOA=m1gcos37°
得FoA=100N
(2)对乙物体研究,由二力平衡得:
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 f=FOB
根据平衡条件得:FOB=m1gtanθ=60N
所以f=60N,方向水平向左.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19.(1)12N(2)6kg
【解析】
【分析】
(1)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求解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当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时,可求解物体B质量的最大值。
【详解】
(1)对物体B:由二力平衡可知细绳拉力的大小为F=m2g;
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可得:Fcos530=Ff,
解得Ff=12N
(2)设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以A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Fcos530=Fmax;
竖直方向:FN+Fsin530=m1g
Fmax=μFN
联立解得m2=6kg
20.(1)5000N(2)200N
【解析】
【分析】
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求解,注意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详解】
(1)对雪橇的受力分析:重力mg、冰道的支持力FN和滑动摩擦力f和拉力F,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于雪橇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FN=mg=500×10N=5000N;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雪橇对冰道的压力为:FN'=5000N,方向竖直向下
由于雪橇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方向:F=f=μFN'=0.04×5000N=200N。
21.增大 改变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结合力的合成法则,则可知,随着将F2绕O点顺时针旋转至和F1重合,其合力的大小增大,方向在改变;
22.不受 受
【解析】
【详解】
当物体处于水平地面时,有压力,但没有运动趋势,因此不受摩擦力;当它放在某斜面上也处于静止状态,有压力,且有运动趋势,因此受到沿着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23.0.2 不正确。箱子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撤掉推力后木箱受到摩擦力作用,箱子才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解析】
【分析】
木箱在地面上匀速运动,受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根据受力分析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解滑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详解】
木箱在地面上匀速运动,受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即:F=μ FN=μmg,解得:
μ=Fmg=4020×10=0.2;小明的分析不正确。箱子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撤掉推力后木箱受到摩擦力作用,箱子才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