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河流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河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17 16: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河流
【所需课时】3-4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
1.本条标准是在运用《中国水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终归宿,能根据我国主要河流的最终归宿判断河流所属的水系,并将其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结合《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归纳其分布特点。
2.本条标准是分别运用长江和黄河的水系图,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其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下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地形、气候,启下水资源。本节教材从我国的河湖概况、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等三大方面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体现了河流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教材在介绍长江、黄河时,采用了例举现实材料的方式,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清楚的表现长江、黄河的问题所在。对于课文中所给材料虽然典型,但不够新颖,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的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意识到河流流域环境岌岌可危。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能从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用。
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新课中首先是通过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每节的课后拓展借助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和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
【教学资源】课本、图册、多媒体课件、空白水系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美丽中国》中关于漓江和黑龙江的介绍。
观看视频
引出本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探究
(一)
第一课时 我国的河湖概况
探究主题一:我国主要的河流
展示亚洲水系图,提出问题:
1.找出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雅鲁藏布江、E-额尔齐斯河、F-塔里木河,将代表字母填入空白图中;
2.说出它们的流向、最终去向;归纳其所属的水系。
3.根据河流的最终去向将河流分类;概括分布特征。
教师归纳点评:
读图查找相应信息;
完成空白图的填图任务。
读图思考,判断河流的流向,并进行归纳分类。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落实本节教学目标。
课堂探究
(二)
探究主题二:水文特征
探究外流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播放视频,结合课文,分小组限时讨论,完成任务。
本环节将学生分为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四大组,每一大组负责一个主题。每组要找出南、北方河流在这个主题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归纳南、北方河流各水文特征上的差异,结合提示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课堂探究
(三)
探究主题三:我国的湖泊
读《中国水系图》,概括湖泊分布的特点。
找出湖泊最为集中的两个区域,将图2.21中的湖泊分类。
读图,找规律分类。
培养学生读图分类的能力。
导入
展示《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和《黄河颂》节选。
看图,读诗
引出本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探究
第二课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展示本节要点知识结构。
探究主题一:话说黄河
展示黄河源头、入海口、水系图,列出黄河基本概况的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二:黄河探秘
展示《黄河流域图》:
提问:找一找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河段,为什么?
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大组。
共同讨论内容:
1.结合课文和图2.26、2.27和2.28,讨论、归纳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
2.结合黄河存在问题 ,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各段开发及治理的侧重点。
各组特别任务:
上游:哪组和你们有相同的问题?
中游:你们组的问题会影响哪一组?
下游:你们组的主要问题,是受哪一组的影响?
教师归纳点评:
读图,并找出黄河的源头、注入的海洋、全长、地位、形状、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读图,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完成本组两项任务。并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落实本节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并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导入
播放视频:关于长江概况的简短介绍。
观看视频
引出本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探究
第二课时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展示本节要点知识结构。
探究主题一:话说长江
展示长江源头、入海口、水系图,列出长江基本概况的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二:长江探宝
活动:结合课文,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如何利用?分析长江之宝指的是什么,主要在哪,并分析原因。完成表格:
上游
中游
下游
地势
落差
利用
方向
探究主题三:群英献策
1.展示知识之窗,《长江流域的洪灾》
根据第42页“知识之窗”的内容,请你分析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的愿意和治理措施。
2.展示课本44页知识之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金沙江沿岸森林遭砍伐》
思考,为什么保护长江要从源头做起?。
3.展示《长江流域洪灾分布示意图》
思考:为什么湖泊的不断减少使长江少了一个蓄洪、调洪的安全阀呢?
4.通过以上资料,你认为保护长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师归纳点评:
读图,并找出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全长、地位、形状、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阅读相关资料,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完成本组任务。并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落实本节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并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拓展探究
1.你的家乡有哪些河流?选取其中一条来描述它的水文特征。
2.这条河流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你以未来小主人的身份,给当地政府提一些建议。
课后查找资料,完成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自我评价
(自评和他评)
检测小组成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板书设计】
【目标检测】
1.我国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
A.怒江 B.雅鲁藏布江
C.额尔齐斯河 D.伊犁河
2.关于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B.东部地区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C.外流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
D.外流河大多流入太平洋
3.我国内流区域大致位于 ( )
A.北部半湿润地区 B.南部湿润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西部非季风区
4. 我国最大的湖泊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
A.鄱阳湖,江西省 B.青海湖,青海省
C.洞庭湖,湖南省 D.太湖,浙江省
5.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 ( )
A.青海、甘肃 B.青海、四川
C.青海、西藏 D.四川、甘肃
6.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
A.黄河源头和黄河中游
B.黄河中游和下游
C.黄河上游和下游
D.黄河上游和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