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2课时)
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青藏高原》
同学们知道青藏高原吗?其实我国不仅有青藏高原还有许多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平原,美丽富饶的盆地。想认识它们吗?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出示板书课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2~26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教师讲授: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利用课件在中国地形图上展示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然后开展活动:在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区并说出它们的具体名称。
三、小组合作 深化探究
我国的地形区都镶嵌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那我国的主要山脉有哪些?走向又是如何?
活动:阅读教材25页读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在图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及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大致成三横三纵式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往南依次是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部的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从西往东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等。
(4)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
活动:填教材P26我国重要地形区表格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类型是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讨论:多媒体展示《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小结: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讲述: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提问: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问题。
小结: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材24页)。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影响。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河流为什么多自西向东流?请同学回答(地势西高东低。)
回答得很好,今天学习地势。
出示板书课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6~2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地势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
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活动:阅读教材27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7页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提问:前面我们已清楚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教材23页图2.2和25页图2.6,在28页图2.10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类型
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山地、高原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
三、小组合作 深化探究
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教材27页)。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