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二单元练习
1.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产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 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嘉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
A.深受列强顺贩卖烟土的毒害民 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夏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材料直接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 )
A中国官场腐败无能 B.外国商品对华输出造成小农破产
C.外国经济入侵严重冲击了中国民营手工业 D.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3.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出现了近代化的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只是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从狭义来看,下列不属于民族工业的是??()
A.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B.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C.弃官从商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D.两江总督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5.(2017.河北正定中学高二期中)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
A.体现反侵略的色彩 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6.?(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能水平。”这反映了 ( )
A.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在19世70年代发展迅速
D.中国迅速?实现了向工业近代化的转变
7.洋务运动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更关注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属于“追求利润”为主的“洋务”是
A.兴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8.“由洋务运动所造成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出大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深刻地动播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的根基。”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
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
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一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定的抵制作用
I0.?阅读下表,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 )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 陈启源 南通大生纱厂
天津 朱其昂 继昌隆缫丝厂
江苏南通 张謇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 荣宗敬、荣德生 福新面粉公司
①地区分布不平衡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③行业分布不合理④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2.下图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该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
B.中国纺织品更受外国人青睐
C.中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D.民族工业兴起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13.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4.据统计,1872~1913年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1.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上述现象研究的是视角是( )
A.偏重用政治因素解释经济现象 B.用过头的方法描写历史的真实
C.社会阶层的划分决定经济的发展 D.研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
15. 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
C.一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1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利
C.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17.很多民族资本家曾尝试“实业救国”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现状,可是却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
A.他们只重视发展近代工业,不进行反帝斗争
B.他们受时代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
C.他们没有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能力
D.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斗争的影响
18.《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19.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对我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三:??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 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票。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给合所学知识及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0.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内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D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山东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烟草进行销售,即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D项。A项只说明山东地区种植鸦片的现象很普遍,并没有说明是列强贩卖鸦片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无法体现山东的卷烟技术,C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鸦片战争之后,材料只说明是道光年间,并没有说明具体年份,故B、C错误。
2.C 解析:官场腐败无能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破产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土布土棉不复畅销,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外国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不是材料反映的直接问题,故D项错误。
3.B.解析: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带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大大提高,A、C、D三项所述与题干要求不符。
4.D, 解析:由题干可知,狭义上的民族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项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属官办。
5.A,解析:由“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反侵略的色彩,故A项正确。
6.B,解析:“兵工厂和造船厂”“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敌视中国,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排除D项。
7.B,解析:兴办军事工业是在19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1872~1885年”,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即“时务”,故B项正确;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C,解析:洋务运动是封建政府在?内忧外患背景之下发动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事件,但是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并且“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项,B项只是说道洋务运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中的“主流意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9.D解析:由材料可知,民用工业的兴办抵制了一些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故D项正确。
10.B,解析:从表中只能看出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特点,无法看出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的比重,故④说法错误。
11.C,解析:根据时间提示及材料内容可知,甲午战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A、B、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12.C,解析:图表并没有给出中国的进口口额,所以不能看出中国是出口大于进口还是进口大于出口,而且依据史实,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所以应该为入超,故A向错误;生丝不是纺织品,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而材料里的时间是19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C项可以看出,中国的生丝出口大增,生丝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纺织原料,它的出口量的增加表明中国正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13.C,解析:1934年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而四大银行是官僚资本的代表,官僚资本依靠四大银行来聚敛财富,因此中国银行控制张裕酒厂体现的是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迫,选C项
14.A,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企业创办人的阶层来源,体现出了政治因素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其他三个选项表述错误,故A项正确
15.B,解析A项所反映的是天津的地理条件,并不是企业发展的背景,故排除;C 项与D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932年正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故B是正确选项。
16.C,解析:略
17.B,解析:略
18.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宜昌大撤退发生的时间是在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南京陷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就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这次撤退一是为了躲避战火,二是为了保存抗战的工业基础,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并不是当时的主要作用,只是一个客观的进步作用,这是对后世的影响,而当时撤退时并不会考虑到它对后世的影响。
19.C,解析:全盘统制说明中央政府要管控经济,实行经济垄断,因此容易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20.(1)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由较大关系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1. (1)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
(2)时段:1912—1919年。
内部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扫清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行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因素: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