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光学部分》专题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科学《光学部分》专题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5-17 18: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部分》汇编
考查范围: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人的眼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甲:三棱镜分解白光
乙:水中的倒影
丙:手影
丁:筷子在装水的碗里折断
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
2.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4.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第4题 第5题
5.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A.1m B.2m C.3m D.4m
6.如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示意图,据图分析有关近视眼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 B.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
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可以佩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7.小明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某次实验时,当他找到清晰的像时,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得出该透镜的焦距是(  )
A.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f>30cm

第7题 第8题
8.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9.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10.最近“碰瓷”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不光,排除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B.在拍摄录像时,物体距透镜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当屏幕上看到物体图象变小时,说明物体在远离
11.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12.玻璃板下面垫着一张报纸,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3.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
A.20° B.50° C.70° D.90°

14.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不断注水,则亮斑S将如何移动(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D.先向下移然后向上移,最后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15.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下面列举的从侧面所看到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白纸较亮,因为白纸使光发生了漫反射,且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平面镜较亮,因为平面镜使光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白纸较亮,因为白纸使光发生镜面反射,且镜面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平面镜较亮,因为平面镜使光发生漫反射,且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7.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
A. 像始终变大 B. 像始终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
1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9.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19题 第20题
20.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21.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选填数字号码)。
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
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

23.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装置,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线处。
(1)蜡烛在1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2)蜡烛在3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3)蜡烛在4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的像。(倒立、正立)
24.近来网淘有一种“智能变焦老花镜”比较流行,实际这种老花镜用的是渐进变焦式镜片,靠下的当老花镜,看近用;上面部分当近视镜,看远用。这副眼镜上面部分要磨成 镜,下面部分使用时对光起 作用。
25.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汽车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该装置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镜成像。汽车头灯的位置安装较低,当车灯发出的光照到路面上的障碍物时,因为光的 ,障碍物形成的影子较长,司机容易发现。
2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所示,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27.如图是一个平面镜M以45°的夹角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水平向右滚动,请问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如果把夹角增大10°,则镜中的像偏转 度。
28.皮鞋擦上油后,还要用鞋刷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反复擦可使鞋油充分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发生 反射;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而背对月光走路时地上 (填“亮处”或“暗处”)是水
29.身高170cm的某人的眼睛在其头顶下方10cm处,为了能从竖直悬挂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他购置的平面镜至少应有的高度为 cm,且镜子竖直悬挂时,应使其上端在人头顶下方 cm处相平。
30.科学老师在实验室的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结果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线,如图所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
3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可折转的硬纸板作用,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可以  .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改变   多次实验.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①玻璃板应与桌面   ,②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你的操作是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过程应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5)改变A的位置,重复(3)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科在“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的探究活动中,他用凸透镜代表眼的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烛焰代表远处的物体。
(1)如图所示,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记下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S1。
(2)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前后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记下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S2,则S2 S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结果分析:近视眼只能把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从眼球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 。戴上近视眼镜,利用它对光的发散作用,使所成的像相对晶状体向 (填“前”或“后”)移。

3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   (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   (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   。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   是否有关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

35.小明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进行了如图实验;

(1)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路径,小华想把光的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2)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F后,小明以ON为轴旋转该纸板,如图乙,观察纸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
(3)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柱M的O点,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0点,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从某个角度观察到
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019年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部分》汇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DCC 6—10、DBCCD 11—15、CCBDA 16—20、 DADCD
二、填空题
21. ①③⑤ ②⑥⑧ ④⑦
22. 静止 反射
23. 缩小 放大 倒立
24. 凹透 发散
25. 凸透 直线传播
26. 薄 A
27. 竖直向下运动 20
28.镜面反射 亮处 暗处
29. 85 5
30.白糖水放置后密度不均匀
三、实验探究题
31.(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入射角
(2)垂直 拿一根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该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照相机 靠近 凹透镜
32.(1)较薄 (2)较暗 (3)前 (4)后 (5)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3.(2)小于 (3)人眼的晶状体变凸 后
34.(1)偏向 会改变 便于观察光路 (2)C (3)液体种类 (4)探究近视眼成因
35.(1)用笔沿光的传播路径画线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3)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