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7 20: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不可逾越的经典”,“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绝妙篇章”,一场始于1987年的“文化科普”,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群体记忆。
《红楼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退流行”,还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蒋勋《蒋勋读红楼梦》
一、《红楼梦》
主要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曹雪芹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宝玉
《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
贾府最高权位者
贾府的实际施政者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红楼梦》艺术特色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
思想性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
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仅重点
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
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
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
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
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
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昆曲和京剧
1.兴起:
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昆曲发展
清朝前期:
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期以后:
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今日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京剧艺术特色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 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生 旦 净 丑
角色行当: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京剧脸谱颜色的不同寓意:
京剧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目?
京剧在当时得到皇室的扶持,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趋完善,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京剧的演出与扮相
今日之京剧
京剧进校园 国粹有传承
昆曲与
京剧艺术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昆曲
京剧
清朝:洪 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皮黄戏
19世纪中期,形成“京剧”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