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草长鹰飞 衰草连天 农谚 灵敏
B、北雁南飞 冰雪融化 显著 物侯
C、鸟语花香 籁籁下落 山脚 丘陵
D、割麦插禾 草木萌发 内陆 孕育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4、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
①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⑦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⑧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5、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参考答案
1、A
2、D 点拨:A项 鹰——莺;B项 侯——候;C项 籁——簌。A项属同音字误用,BC两项属形似字误用。
3、(1)B (2)B
4、②⑤⑧⑦④③⑥① 点拨:按一年四季中物候现象出现的顺序排序。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按时间排序的一个典范,应认真研读。
5、(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点拨: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
(2)打比方点拨::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点拨:“20天”、“10天”都是列数字。
《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预习。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略。
课件27张PPT。小学语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018版)世界上谁有语言?
诗歌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神奇的语言,那是——
大自然的语言1.小组合作读课文。
2.相互纠正没有读准的地方。我是朗读课文小能手逗点 嵌在 山脉 搬家 年轮
圆圈 游泳 思考 发现 鱼鳞
省略号 妙不可言
喜马拉雅 汪洋一片
第一关:我会读逗 嵌 脉 搬
省 略 轮 圈第二关:我会认搬 省
略 轮 圈第三关:我会用搬(搬家)(搬运)(搬弄是非)
省(省略)(节省)(省吃俭用)
略(详略)(略写)(雄才伟略)
轮(年轮)(轮船)(轮流)
圈(圆圈)(一圈)(圈圈点点)
搬 省
略 轮 圈第四关:我会写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我们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自学提示:
1.自读2~8小节,思考每一小节中大自然
的语言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用“ ”勾画出相关语句。
2.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小节。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小蝌蚪在说些什么呢?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 ,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三叶虫:
生活在距今5.6亿年前的海洋中,
至2.4亿年前完全灭绝。
三叶虫化石:
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三叶虫的遗体变成的石头。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生物,可是现在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化石呢?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汪洋一片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读完诗歌后,你知道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吗?大自然的许多现象,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传达了信息,告诉了我们大自然本身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大自然的语言多么奇妙啊!书中用的哪个词语形容?妙不可言:美妙得难以用语言表达。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的人,读不懂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仿照诗歌写一节。看那水里的小鱼,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小鱼跳出水面,
出门要带雨伞。那树上的鸟窝,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鸟窝搭得高高,今年雨水多多。在空中飞舞,
不就像白色的句点?
这是在告诉人们:
冬天来到人间。如果在山中迷路,抬头看看树冠,枝叶茂盛的一面就是南面,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下面的谚语是什么意思吗?你还知道什么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月晕而风,日晕则雨。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东虹日出西虹雨。早雾晴,晚雾阴。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气象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堆。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