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课:《河中石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4课:《河中石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0 09:50: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
新知导入
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初读感知
新知导入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晓岚所作的短篇志怪小说集。全书以记述神鬼狐怪等奇闻逸事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晚期的腐朽和黑暗。《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在清代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成为能够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

知识链接
河中石兽

诗题意思:“河中石兽”即沉入河中的石兽。标题简洁明了,交代了本文叙述的主要对象。


解释题目


“石兽”指的是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门口的两只兽型石雕。“石兽”交代了石兽的位置。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作者作品
新知讲解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创作背景

朗读课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圮于河

gān

木杮



fèi
p?
铁钯


河干







zhào

yān
啮沙

niè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倒掷

kǎn





zhì
臆断

坎穴

募金

反溯




坎穴
xué
亦颠

diān

解释词语

州南/一寺临 河干,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新知讲解
河边

佛寺的外门

一起,一并

寻找
经过,经历

终于,最后
划船

没有踪迹


农具,用于除草、平地等

简析:本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庙僧对石兽寻而不得。为打捞石兽做铺垫。
倒塌

靠近


解释词语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新知讲解
设馆教书

听说这件事
推究


坚硬而沉重
疯狂

简析:本段写的是讲学家嘲讽和尚,他分析石性与沙性之后,认为石兽埋在原地的深沙里。
你们这些人
事物的道理

木片
怎么


松散轻浮
埋没
大家信服他的话,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解释词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反溯流
新知讲解
讲学家的话
凡是
指水
失落
应当
原因是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等到
形成
坑穴
摔倒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于是
逆流而上

解释词语
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新知讲解
固然

按照
他的,指老河兵的
主观武断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简析:本段写老河兵的分析。他认为石兽在上游,人们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石兽,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翻译课文
新知讲解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翻译课文
新知讲解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神异”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请同学们任选“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其中之一,简要的概括三人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
人物 寻找方法
寺 僧
原地水中
下流求之
?讲学家
原地沙下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3、讨论:他们寻找石兽的不同方法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理由?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句子。
人 物 寻找的方法 理由
?
寺 僧 ?原地水中 ?
?
?下流求之
?讲学家 ?原地沙下 ?
?

老河兵 ?

求之于上流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新知讲解
4、他们寻找的三种方法的结果如何?
人物 寻找方法 理由 结果
?
寺 僧 ?原地水中 ?
以为顺流下矣
? ?

?下流求之
?
讲学家 ?
原地沙下 ?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
?

老河兵 ?

求之于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果得于数里外
众服为确论
(实则找不到,失败)
不可得
?无迹
新知讲解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5、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1)寺 僧
(2)讲学家
(3)老河兵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7、怎样理解讲学家的笑?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他对寺僧的嘲笑和对自己的一种自信,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8、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讲学家的性格特点是:好为人师,自视清
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从“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不亦颠乎”这些语句可以体现。

简析内容
新知讲解
9、怎样理解老河兵的笑?
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主观臆断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的自信和沾沾自喜的心理。
10、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我们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遵循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一知半解好为人师的“空头理论家”,自恃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
11、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是怎样的人?

有实际经验,但有点沾沾自喜
新知讲解

写作特色
新知讲解
1、脉络分明,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写作特色
新知讲解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4、语言简洁,立意高远
文章叙事精简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例如第一段写寺僧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三个动词领起三个短句,叙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却寄予了深刻的道理。

主旨点睛
新知讲解
本文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臆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凡事不可绝对。

实践出真知
寺 僧:
河中石兽
讲学家:求之地中,众服为确论(理论知识)


课堂总结

写作思路
求之水中,不可得;
求之下流,寻十余里无迹(常规思维)

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实践经验)
作业布置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棹:划船
B.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C
A
作业布置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B
作业布置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