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8 21: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点、次数、到达范围、特点、意义,成功的原因
2、什么是倭寇?明朝中期,倭患猖獗的原因、戚继光取得哪些战果?如何评价戚继光?
3、葡萄牙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段获得澳门的居住权
着重解决的问题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东南亚
印度洋
一、郑和下西洋
要求:阅读教材P70-72页,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3分钟)
1.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 出发点、次数、到达范围、特点)
3.交换的物品?意义(贡献)
【自学指导一】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1405—1433
7次
27800
最少60余艘,最多 200多艘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到达印度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92—1504
4次 1497—1498
1次
人数 1500 160
船数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长34米
宽8米
到达范围 美洲 印度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罗盘针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回赠本国的珍贵特产。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派人甚至亲自跟随船队回访明朝。如: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郑和下西洋,促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史海钩沉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思考与分析
泰国 三宝塔寺
云南 郑和公园
印尼 三宝庙
纪念郑和的邮票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
拓展视野
传承丝绸之路传播友谊,促进文明交流的精神;
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1.倭寇指什么人?
2.说说倭患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3.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地点、著名战役。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分享与讨论
……继光饼,甜又香,送给戚军当干粮,继光将军爱百姓,百姓敬他如天长。……(民谣)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得到明朝政府和当地军民的支持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抗倭决心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
暴力
冲突
和平
交往
★戚继光抗倭
(倭寇入侵,倭患严重)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国势衰落
随堂训练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昇 C.郑和 D.郑成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
A
B
C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A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