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练习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课时
3-3
分层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会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有手指和胳膊比划出这些单位的长度吗?今天我们要继续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1.第2题。?
出示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说说这些物品和哪些长度单位有关系?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都能算对。
?3.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都能算对。再集体交流,选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小结:单位不同的两个长度比较大小,先换算成相同单位的数,再比较大小。?
4.第4题。?
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先统一单位:?
红:2分米=20厘米;黄:18厘米;蓝:2分米1厘米=21厘米?21>20>18,所以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第6题。?
出示5枚1元硬币,学生观察,猜猜5枚硬币叠在一起大约多少毫米??学生自己动手叠一叠,再量一量。?
同桌合作把10个硬币叠起来,猜一猜、量一量有多少毫米。?
2.第7题。?
出示题目,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再集体交流。?
先比划4分米、4厘米、4毫米分别有多长,再确定哪种钉子最合适。?
3.第10题。?
先测量10张纸的厚度,再推断出100张、1000张、10000张纸的厚度。?
4.第9题。?
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5.第8题。?
出示题目,师介绍什么叫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含义。?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6.思考题。?
根据题意,指导学生演示蚂蚁的行走路线,画出路线图,并通过路线图让学生看出小蚂蚁停在起点的东面还是西面?离起点几分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全班交流。?
用手指比划学过的长度单位
独立填一填
思考遇到单位不同的两个长度应该怎样比较。
演示蚂蚁的行走路线,并画出路线图。
课后作业:记录蒜叶一周的生长情况。
板书
设计
练习五
分层
作业
设计
1.补充习题
2.一根绳子长30米,剪成若干段,每段长4米,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
课后反思
备课要素
具体内容
备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会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估测能力。
问题设计
用手笔画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四个长度单位的关系。
口袋作业(每日一题)
探究单
无
优等生自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