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1、笔算的算理。
2、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
思路
1、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2、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4、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
资源
课件1:学校图书室邓老师的声音和图像。
课件2:三类练习题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
时间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分
钟
一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1)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猜我大约付了多少钱?
2、引入新课,揭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或比较接近正确答案?邓老师到底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
学生猜测,并说想法。
教师创设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猜测。在学生猜测时,教师要关心学生有没有主动投入到“猜测”中来。
5
分
钟
二
师巡回指导,关注学困生。
学生独立思考,用多种方法计算24×12。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展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体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
-1-
教学
时间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8
分
钟
三
1、梳理思路,准备交流。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几种方法了,交流前,想一想你在小组发言准备怎样讲?
2、师汇总策略,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学生的解题方法)。
3、比较各种方法,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1、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2、整理成本,准备全班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⑴24+24+……+24=288
(12个24相加)
⑵24×2×6=288
⑶24×3×4=288
⑷24×10+24×2=288
⑸24×20-24×8=288
⑹ 24
×12
48
24
288
3、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质疑问难
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四人小组交流,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比较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14
分
钟
四
1、练习(出示课件2)
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1 12 34 11
×35 ×44 ×21 ×25
⑵你能当一回小老师吗?
24 23
×11 ×13
24 69
24 23
224 92
⑶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4人板演,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指名8个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学生回忆:猜测结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巩固笔算法则,主要是让学生应用法则去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形式力求多样,增加学生解题的趣味性。
此类比赛意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提高思维能力
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一些规律,更能体现学习“过程”。
-2-
自我反思
1、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重视学生的数学现实,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建构。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
4、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创新精神。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分析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铺垫,而要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
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学生思维发展状况(或预设)分析
用多种方法计算24×12这一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充分准备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手段与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好习惯。
2、一些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改进的方法、手段与措施:
鼓励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或结果敢于评价反思,善于评价,并要求实事求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