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8.21《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语文A版(2课时表格)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8.21《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语文A版(2课时表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8 23: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班 级
学生姓名
课 题
《寓言二则》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寓言。
学习重点
引导朗读、讲述故事,谈感悟,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道理。
知识链接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简而言之: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学习过程【第1课时:掩耳盗铃】
环节
学 案
自主学习
解题:
“掩耳盗铃”中“掩”的意思是 遮盖、遮掩、遮蔽 ,“盗”的意思是 偷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 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意读出人物自作聪明的语气。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解题助我们理解寓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汇报展示
检测,交流,知识积累。
1、读拼音写生字新词,边写边记。
yǎn ěr dào línɡ kēnɡ qiānɡ mù chuí
( 掩 耳 盗 铃 ) ( 铿 锵 ) ( 木 椎 )
2、读课文,用“/”划清节奏。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展示时:注意生字新词的拼读及字的结构,辨析易错字词,学以致用。
朗读时注意节奏
合作交流
成果展示
师生共享
【合作探究】再读寓言,小组内自学交流、讨论。
1、读课文,交流每句话的意思,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者: 人 欲: 想 负: 背着 走: 背走
句子翻译:有一个得到钟的人,想把钟背走,但是钟太大不能背动。
②“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
椎:敲打东西的器具 毁:砸碎 铿然:形容声音响亮
句子翻译: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一块块再背,他举起铁锤用力一砸,钟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③“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恐: 担心 闻:听到 之: 钟声 遽: 急忙
翻译:那个人担心别人听到钟声来夺走,急忙捂住了自己耳朵。
走进故事情节,剖析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①课文中的那个人想偷走钟,为什么要“以椎毁之”?“以椎毁之”的后果是什么呢?
钟大不可负。 被人捉住。

②这个小偷明明知道钟被敲打后会“铿然有声”,但当时财迷心窍的他是怎么想的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恐人闻之而夺也。 遽掩其耳。
1、在相关语段批注;理解重点字词及句子意思,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3、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总结归纳
【寓意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行。
捂住自己的耳朵捂不住别人的耳朵。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
教学后记【师】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班 级
学生姓名
课 题
《寓言二则》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寓言。
学习重点
引导朗读、讲述故事,谈感悟,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道理。
知识链接
快乐连接: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
学习过程【第2课时:自相矛盾】
环节
学 案
导案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注意读出人物自作聪明的语气。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成果展示
检测,交流,知识积累。
1、读拼音写生字新词,边写边记。
zì xiānɡ máo dùn
( 自 相 矛 盾 )
2、用“/”正确辨析节奏。
以 子/ 之 矛 ,陷 子/ 之 盾,何 如?
3、根据课文注释与工具书,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鬻: 卖 者: 人 誉: 称赞、夸 利: 锋利
陷: 刺透 子: 您 弗能应:不能应答
不可: 不可能 同世而立: 同时存在
4、用自己的话复核故事内容。
展示时:注意生字新词的拼读及字的结构,辨析易错字词,学以致用。
朗读时注意节奏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汇报展示
【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小组交流、理解感悟
1、读课文,交流重点句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②“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透的。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
④“夫不可陷这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所以,不能被刺破的盾与没有刺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2、走进故事情节,剖析课文内容。
①楚人是如何夸自己的矛和盾的?
夸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夸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②那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弗能应也”?
因为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
3、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
4、分角色演一演这则寓言故事,加深理解。
1、在相关语段批注,结合注释理解;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3、角色扮演课前备道具。
拓展
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吗?用现代话把故事内容写出来。
日记中完成
巩固提升
1、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 )
②“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 )
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羊补牢 )
2、选择成语填空。
A 掩耳盗铃 B 亡羊补牢 C 拔苗助长
①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C )!
②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B )吧!
③有的同学做练习册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A),自欺欺人吗?
学有所获,积少成多。独立思考,尽量自己独立完成!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教学后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