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8.21《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语文A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8.21《寓言二则:掩耳盗铃》语文A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8 23: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懂得寓言的寓意。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法] 演示法 讲述法 引导法 鼓励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读自悟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课件出示)请看第一幅图,谁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成语?(亡羊补牢)第二幅图呢?(揠苗助长)第三幅呢?( 画蛇添足 )最后一幅图,谁来猜?(狐假虎威)你们猜的真准!真是聪明的孩子!你们发现这些成语都是来自什么故事?(寓言故事)谁能说出寓言故事的特点?(每一 个寓言都是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我相信聪明的孩子读完课题就知道它的意思。谁来说说?(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表演掩:堵、捂;盗: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请同学们翻开142页,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大家开始行动吧!   2 .自学完了吗?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的自学情况。(出示课件)谁来读?指名评价,齐读。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来回答?指名回答(课文讲的是一个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响,别人也听不到,结果当场被发觉的故事。)   三、品读句子,揭示寓意。   1这个故事很有趣,你认为文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接下来我们以自学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出示.课件)
2、哪个自学小组先来汇报?
课件出示: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明明”是什么意思?(清楚、明显)他明明知道只要手一碰到铃铛,铃铛就(会响起来),只要铃铛一响起来,(别人就会发觉,)只要别人一发觉,就( ),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偷铃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愚蠢)“现在谁能把这种愚蠢的感觉送到文字里?(出示课件)你读得真好。这个“发觉”可以用“发现”代替吗?请两个同学来读读。你觉得用“发现”好还是“发觉”好?“发现”是“眼睛看到”,而“发觉”是心里感觉到,所以用“发觉”比“发现”要好。
3.你还从哪里发现他是个愚蠢的人?
课件出示:(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你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如果我把耳朵掩住,我就听不见响声了。)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他听得到吗?别人听得到吗?哪些人听得到呢?(主人、过路人、守门人……)可是,他以为也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听不见!这真是自自欺欺人呀!板书。(自欺欺人) 同学们,同时这句话是偷铃人心里所想的,就是文章中常用的心理描写,我们写作时可以借鉴它。 
4.他这样做,结果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他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可能没想到什么?你说( )还可能没想到什么?你说(自欺欺人的下场是可悲的)
5.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自作聪明、自欺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板书(不要)这也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大道理。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其实寓言中讽刺的这种自欺欺人、自作聪明的人大有人在,谁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身边的掩耳盗铃者,大胆地说出来。(抄袭作业者)(偷改考试分数者)(考试舞弊者)
2、那个偷铃铛的人被人发觉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来。 
五、课外作业
这节课就上到这,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关于寓言的书《伊索寓言》,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今天回家后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