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19 18:40:41

文档简介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和∠2是内错角 B. ∠1和∠5是同位角
C. ∠1和∠2是同旁内角 D. ∠1和∠4是内错角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直线 AB,CD相交于点E,EF⊥AB于E,若∠CEF=58°,则∠BED 的度数为 ( )
A. 22° B. 28° C. 32° D. 42°
3.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则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
A. 30° B. 60° C. 90° D. 120°
4. 如图所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 ( )
A. 线段PA的长度 B. 线段PB的长度
C. 线段PC的长度 D. 线段PD的长度

第4题 第5题
5. 如图,直线l1∥l2∥l3,点A,B,C 分别在直线l1,l2,l3上,若∠1=72°,∠2=48°,则∠ABC的度数是 ( )
A. 24° B. 120° C. 96° D. 132°
6. 如图,下列能判定AB∥EF 的条件有 ( )
①∠B+∠BFE=180°;②∠1=∠2;③∠3=∠4;④∠B=∠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第6题 第7题
7. 如图所示,已知OA⊥OB,OC⊥OD,则图中∠1和∠2的关系是 ( )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过点P不能画线段AB的垂线
B. P是直线外一点,Q是直线AB上一点,连接PQ,使PQ⊥AB
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 如图,∠1+∠2=180°,∠3=55°,则∠4的度数是 ( )
A. 45° B. 55° C. 125° D. 135°

第9题 第10题
10. 如图,如果AB∥CD,那么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 )
A. α+β+γ=360° B. α-β+γ=180°
C. α+β+γ=180° D. α+β-γ=18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a,b,c,若a⊥b,c⊥b,则a c;若a∥b,c∥b,则a c.
12. 如图,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已知∠2=3∠1,那么∠4= .

第12题 第13题
13. 如图,点P 是∠NOM 的边OM 上一点,PD⊥ON 于点D,∠OPD=30°,PQ∥ON,则∠MPQ 的度数是 .
14. 如图,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 处,可过 D 点引DC⊥AB 于C,然后沿DC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 .

第14题 第15题
15. 如图,直线a∥b,∠BAC 的顶点A 在直线a 上,且∠BAC=100°.若∠1=34°,则∠2= .
16.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0°,则∠AEG= .

第16题 第17题
17.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18. 如图所示,A,B之间是一座山,一条铁路要过A,B两县,在A地测得铁路走向是北偏东64°,那么 B 地按南偏西的 方向施工,才能使铁路在山腰中准确接通.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8分)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还多40°,求这个角的度数.
20. (8分)如图,AB⊥MN 于B,CD⊥MN 于D,∠3=3∠1-∠2,求∠1,∠2的度数.

21. (9分)如图,已知 AD∥BC,∠1=∠2,试说明∠3+∠4=180°.

22. (9分)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点D 为AB 的中点,动手操作,解决下列问题:
(1)过点D 作DE∥BC,交 AC 于点E,并说明作图的依据;
(2)度量 DE,BC 的长度,发现 DE,BC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23. (10分)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BAC,F为AC上一点,过F的直线交BC于G,交BA的延长线于E,EG∥AD. 试说明:∠E=∠AFE.

24. (10分)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点F,∠CFE=∠E.试说明:AD∥BC.

25. (12分)如图,已知 AB∥CD,分别探讨下面的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关系中任意选取一个加以说明.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B 5. B 6. C 7. C 8. C 9. C 10. D
11. ∥ ∥
12. 135°
13. 60°
14. 垂线段最短
15. 46°
16. 80°
17. 15°
18. 64°
19. 解:设这个角为x°,则其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依题意有180-x=2(90-x)+40,解得x=4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40度.
20. 解:∵AB⊥MN,CD⊥MN,∴AB∥CD,∴∠3=∠1,又∵∠3=3∠1-∠2,∴∠1=3∠1-∠2,∴2∠1=∠2. 又∵∠1+∠2=180°,∴3∠1=180°,∴∠1=60°,∠2=120°.
21. 解:因为AD∥BC(已知),所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2(已知),所以∠2=∠3. 所以B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3+∠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2. 解:(1)图略. 依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E=BC.
23. 解: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CAD. 因为EG∥AD,所以∠BAD=∠E,∠CAD=∠AFE,所以∠E=∠AFE.
24. 解:因为AE平分∠BAD,所以∠1=∠2. 因为AB∥CD,∠CFE=∠E,所以∠1=∠CFE=∠E.所以∠2=∠E. 所以AD∥BC.
解:图①:∠APC+∠PAB+∠PCD=360°. 理由:过点P 向右作PE∥AB,如图,
因为AB∥CD,所以AB∥PE∥CD. 所以∠A+∠1=180°,∠2+∠C=180°. 所以∠A+∠1+∠2+∠C=360°. 所以∠APC+∠PAB+∠PCD=360°.
图②:∠APC=∠PAB+∠PCD. 理由:过点P向左作PE∥AB,如图,
因为AB∥CD,所以AB∥PE∥CD. 所以∠1=∠A,∠2=∠C. 所以∠APC=∠1+∠2=∠PAB+∠PCD.
图③:∠APC=∠PAB-∠PCD. 理由:过点P作PE∥AB,如图,
因为AB∥CD,所以PE∥AB∥CD,所以∠PCD+∠EPA+∠APC=180°,∠EPA+∠PAB=180°,所以∠PAB=∠APC+∠PCD. 所以∠APC=∠PAB-∠PCD.
图④:∠APC=∠PCD-∠PAB. 理由:过点P 作PE∥BA,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