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力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三章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蜥蜴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时间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 ( )
A. 周围环境 B. 体温 C. 时间 D. 蜥蜴
2. 一只喜鹊匀速飞行,行程600米,若这只喜鹊的飞行速度为v(米/秒),所需时间为t(秒),那么飞行速度v与所需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 ( )
A. v= B. v=600t C. v=0.6t D. v=6000t
3. 已知鞋子的“码”数x与“厘米”数y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x
35
36
37
38
39
40
41
…
y
22.5
23
23.5
24
24.5
25
25.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38码对应24厘米 B. 25.5厘米对应41码
C. x每增加2,y就增加1 D. x每增加2,y就增加2
4. 小明和哥哥从家里出发去买书,从家出发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1000米的书店,小明买了书后随即按原路返回;哥哥看了20分钟书后,用15分钟返家.下面的图象中哪一个表示哥哥离家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 )
A B
C D
5. 小苏和小林在如图1所示的跑道上进行4×50米折返跑.在整个过程中,跑步者距起跑线的距离y(单位:m)与跑步时间t(单位:s)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人从起跑线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B. 小苏跑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林跑全程的平均速度
C. 小苏前15s跑过的路程大于小林前15s跑过的路程
D. 小林在跑最后100m的过程中,与小苏相遇2次
6. 如图,若输入x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是 ( )
A. -4 B. -6 C. 6 D. 4
7. 某大剧场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数按下列方式设置:
排数(x)
1
2
3
4
…
座位数(y)
50
53
56
59
…
有下列结论:①排数x 是自变量,座位数y 是因变量;②排数x 是因变量,座位数y是自变量;③y=50+3x;④y=47+3x,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弹簧挂上物体后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所挂物体的质量m(kg)
0
1
2
3
4
5
弹簧的长度y(cm)
10
12.5
15
17.5
20
2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
B. 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弹簧长度是自变量,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因变量
C. 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y=2.5m+10来表示
D. 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为20cm
9. 在雨地里放置一个无盖的容器,如果雨水均匀地落入容器,容器水面高度h与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 ( )
A B C D
第9题 第10题
10. 甲、乙两人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沿同一路线从A地出发前往B地,两人行驶的路程y(km)与甲出发的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 甲的速度是60km/h B. 乙比甲早1小时到达
C. 乙出发3小时追上甲 D. 乙在AB 的中点处追上甲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运动员在跳水的过程中,运动员离水面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12. 汽车离开甲站30千米后,又以8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继续向前走了t小时,则汽车离开甲站所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式是 .
13. 如图是某市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这天 点时温度最高,9点时的温度是 .
第13题 第14题
14. 如图是甲骑自行车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甲从A地行驶至B地,根据图象确定甲从A地到B地共要 h,甲在路上休息了 h,甲走了5h后,距离A地 km.
15. 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y(℃)随着所处深度x(km)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与x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关系式y=35x+20来表示,当x的值是5时,y= .
16. 若一个长方体底面积为60cm2,高为hcm,则体积V(cm3)与h(cm)的关系式为 ,若h从1cm变化到10cm时,长方体的体积由 cm3变化到 cm3.
17. 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x(小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 .
第17题 第18题
18. 已知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甲的边框按从B→C→D→E→F→A的路径移动,若设三角形ABP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图乙表示变量S随t的变化情况,若AB=6cm,则图乙中a+b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8分)下表是小明往姑姑家打长途电话的收费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电话费/元
0.6
1.2
1.8
2.4
3.0
3.6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若小明的通话时间是10min,则需要付多少电话费?
20. (8分)如图表示某市6月份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观察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天共有多少个小时的气温在31℃以上?
(3)这天什么时间范围内气温在上升?
(4)请你预测一下,次日凌晨1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1. (9分)如图,三角形ABC中,底边BC=8cm,当△ABC的高AD由小到大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若三角形的高为x(cm),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y(cm2)与x的关系式是什么?
(3)当x=2时,y的值是多少?
22. (9分)文具店出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为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为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①买一个书包赠送一个文具盒;②按总价的九折(总价的90%)付款.某班学生需购买8个书包、若干个文具盒(不少于8个),如果设文具盒个数为x(个),付款数为y(元).
(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y与x 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多少个文具盒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
23. (10分)某气象研究中心观测了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如图是风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哪一段时间内风速增加得最快?
(2)哪一段时间内风速最平稳?
(3)前4小时内,平均每小时风速增加多少?
(4)最后32小时,平均每小时风速减少多少?
24. (10分)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加油 L;
(3)如果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240km,车速为40km/h,要到达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 并说明原因.
25. (12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cm,动点P从A点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由ABC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三角形APD的面积为S(cm2),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点P在BC上运动的时间范围;
(2)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cm2.
参考答案
1. B 2. A 3. D 4. D 5. D 6. C 7. B 8. B 9. B 10. C
11. 时间 离水面的高度
12. s=30+80t(t≥0)
13. 18 28 ℃
14. 8 2 30
15. 195
16. V=60h 60 600
17. ①②④
18. 41
19. 解:(1)反映了电话费与通话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通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
(2)设电话费为y元,通话时间为tmin.则由题意可知,y与t之间的关系式为y=0.6t,故当t=10时,y=6.所以需付6元电话费.
20. 解:(1)37 ℃. (2)9h. (3)3时至15时. (4)25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1. 解:(1)自变量:三角形的高,因变量:三角形的面积;
(2)y=×8·x=4x;
(3)当x=2时,y=4×2=8(cm2).
22. 解:(1)y1=5x+200;y2=4.5x+216.
(2)当5x+200=4.5x+216时,解得x=32.即当购买32个文具盒时,两种方案付款相同.
23. 解:(1)4时到10时.
(2)10时到25时.
(3)2千米/时.
(4)1千米/时.
25. 解:(1)根据图象得,点P在BC上运动的时间范围为6t12;
(2)点P在AB上时,三角形APD的面积S=×6×t=3t;点P在BC上时,三角形APD的面积S=×6×6=18;点P在CD上时,PD=6-2(t-12)=30-2t,三角形APD的面积S=×6×(30-2t)=90-6t;当0t6时,S=3t,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cm2,即S=10时,3t=10,t=;当12t15时,90-6t=10,t=. 所以当t为s或s时,三角形APD的面积为1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