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9 14: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单元测试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解析: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项和B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项和D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为C项。
答案: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解析:本题从成语使用的语境、语义程度轻重的角度设题。寿终正寝: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此处是说戏曲如果只是复制和模仿,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灭亡了,使用“无疾而终”不合语境,应用“寿终正寝”,体现“自行消亡”。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噪一时”用在此处语义程度与语境不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人都是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从后面“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这里应选用“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从前面尚小云等人努力超越前人和后面的“突破藩篱”可知,这里的“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是不满足于模仿,应选用“照猫画虎”。
答案:C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解析:“眼花缭乱”是人看东西的感觉,前面应加上“令人”或“使人”等,排除A、D两项。后一句缺少主语,“才能”前应加上“这样”,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排除C项。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解析:综合整段内容可以看出,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项。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两项中作选择。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句式一致,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项。
答案:D
二、阅读鉴赏(42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情真意切释猜嫌》中的“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片段,回答5~8题。(22分)
5.为什么黛玉感到自己“错了”,“实在误到如今”?(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联系上文甚至前几回回答。
答案:(1)贾府上下一致称赞宝钗,黛玉多心,认为宝钗心中藏奸。(2)自己与宝玉互为知己,宝钗却和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黛玉心中悒郁不忿,一直看宝钗不舒心。(3)自己对宝钗的不满宝钗浑然不觉,甚至对自己的冷嘲热讽从不介意。(4)如今,宝钗对自己关心、体贴,自己真的是错怪了她。
6.宝钗建议黛玉吃燕窝粥,黛玉为什么觉得为难?(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相关信息在文中较集中,但还要联系黛玉的身世和性格。
答案:(1)自己的病每年老犯,吃燕窝粥不一定能有多大效果。(2)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好,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够麻烦的了,再吃燕窝粥恐怕更惹人烦。(3)贾府毕竟不是自己的家,自己不是正经主子,下人们更嫌自己事多,说三道四。
7.黛玉说自己的处境远不如宝钗,为什么这么说?宝钗却说和她一样,这又是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个人立场不一样,看法当然也不一样。黛玉客观地看宝钗,宝钗是宽慰黛玉,所以有不同的看法。
答案:因为黛玉看到宝钗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在贾府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自己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都依靠贾府,是要招人嫌的。
宝钗说自己的哥不成器,跟没有一样;只是有母亲,这点比黛玉强些。但都是寄居人家,都是一样的。
8.黛玉和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答案:略
(二)课外阅读
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20分)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解析:C项,“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有误。从去电影院、到电影院、观影后大家的态度可以判断,众人并不是真的想了解有声电影,他们的思想意识也没有表现出转变。
答案:C
10.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变式问法,可以结合第一段中二姐对有声电影的“一套说法”,第四~六段去电影院前二姥姥找眼镜、大家找小秃子、二姥姥腿脚不方便还要走路等一系列磨蹭的举动,第八~十段在电影院看不看电影、找座、让座、讨论家事等的描述,总结人物对待新奇事物的心态。
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11.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题干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文章语言幽默这一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使语言幽默的手法,如双关、反语、夸张、寓庄于谐、对比等。根据这些手法,从文中找到对应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三、创新语用(28分)
12.公关标语或广告词是常用的宣传形式,它要求语言简洁、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仿照例句拟写一条公关标语或广告词,要求能突出特色,不超过20字。(8分)
示例:
青城山——登幽幽青城山,品浓浓道家韵。
都江堰——观千年古堰雄壮景象,评李冰父子千秋功业。
桂林——漓江水碧,听三姐讲述春天的故事。
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草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鹿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岳阳楼——岳阳天下楼,看八百里洞庭壮阔美景。
杜甫草堂——观成都杜甫草堂,品诗圣笔墨留香。
白鹿原——览灞水白鹿原胜景,观五千年中华秘史。
13.下图是中国国际航空图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图徽,并说说它的寓意。(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在关注图片的同时,还要注意审读文字,准确理解构成该会徽的各种元素,领会它们体现的设计意图。
答案:中国国际航空图徽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和中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及英文“AIR CHINA”字样构成。标志的主图案是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员工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事业的永恒追求。
14.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引用恰当的古诗文,句式一致,内容积极。(10分)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
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________,是为“高”;_____________,是为“富”;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帅”。
解析:仿写时要注意引用古诗文,做到内容、句式及情感格调上的一致。
答案:(示例)“不坠青云之志”,做到志存高远 “天生我材必有用”,做到自信满满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做到从容淡定
四、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可选择其中的某一句话立意,也可结合多人的观点,分出何时“言”、何时“不言”、如何“善言”。无论是就某一句话立意还是综合几句话来立意,只要能结合材料的观点来立意,就无优劣之分。要扣住关键词“痛”和“言”,不能漫谈“痛”。务必紧扣我们面对“痛”,采取何种方式来表达,或不言,以体现责任、包容,以体现坚强、奋起;或善言,以智慧言痛,以诗文言痛,以献爱心言痛等。
[参考例文]
痛而不言
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如果说痛了就言是一种本能,痛而善言是一种智慧,那么痛而不言就是人性的坚强,更是人生的大彻、大悟、大智慧。
痛而不言,是为了酿造更美更醇的酒。有人说:“只有痛苦才能酿就美丽的诗篇。”是的,就如海子,那位拥有着无尽孤独与痛苦的诗人用他心中的苦、心中的痛酿成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清新明丽的诗句。就如蚌,正是用它的痛苦才孕育了圆润而晶莹的珍珠。如果海子把他内心的孤单痛苦说了出来,那么他还能吟出这样优美的诗吗?如果蚌把让它痛苦的沙子吐了出来,还能孕育出那么高贵美丽的珍珠吗?不能,是痛而不言,让寂寞变成了美丽的诗篇,让沙子变成了莹亮的珍珠,让酒更美更醇。
痛而不言,是为了积蓄力量,待机而动。人们常说化悲愤为力量,痛苦就是一种力量,可犹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之势。越王勾践,一位忍辱负重的贤明圣主,被俘后替吴王洗马,每天所受的羞辱可想而知。然而他的苦、他的痛、他的悲愤无法诉说,他把痛苦化为一种力量,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国。韩信,一位智谋超群的大将,他也是位痛而不言的人,他没有因当年的胯下之辱坠去青云之志,而是将其作为鞭策他不断前进、不断攀登的力量。痛而不言,化痛为力量,才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才有大将韩信甘忍胯下之辱,终成灭秦兴汉的一代良将的绝世佳话。
痛而不言,是为了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沉默并不代表懦弱,痛而不言并不代表屈服。诗人汪国真曾说:“把眼泪攒到成功的那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汪洋大海。”痛而不言,正是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时,能够回首看着自己的坎坷历程笑得更好,哭得更尽兴。就像李娜,把训练时留在身体上的苦楚、把失败时的心灵上的痛化成了一把泪,只洒在成功的那一天,只洒在大满贯的赛场上。尽管没有流它个汪洋大海,但至少她的泪浸湿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眶。所以说,痛而不言是一种大智慧,是为了“直挂云帆济沧海”。
历数古往今来的各位名人,往往都是痛而不言的人。他们把痛化为美酒,把痛化为力量,把痛化为对成功的渴求。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更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