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扣考纲复习课件(商务星球版)
中国地理 下册
考纲: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应用)
一月份0℃等温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半湿润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种植水稻和种植小麦分界线
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
考纲: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
划分界线: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考纲: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
范围:
北方地区:是指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与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南端与河南的最南部。
西北地区: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和内蒙古最西部。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
考纲: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
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地形特征是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河流是黄河、海河、淮河,主要矿产是煤炭、石油。
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地形特征是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主要河流是长江、珠江,主要矿产是有色金属。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特征是以盆地、高原为主,气候特征是干旱,主要河流是塔里木河,主要矿产是 煤、石油,主要农作物是棉花。
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地形特征是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特征是日光充足、气温低,主要河流是雅鲁藏布江,主要矿产是石油,主要农作物是青稞。
考纲: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应用)
北方地区:
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形特征是以高原、平原为主。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为主,种植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运,多用汽车、马车。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窗户小。主食:面食。
南方地区: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地形特征是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等,一年二熟或三熟。传统运输方式:水运,多用船。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主食:米饭。
考纲: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应用)
西北地区: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少雨,地形特征是以盆地、高原为主。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西北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由于西北地区的干旱,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强所以利于部分蔬果着色,所以番茄颜色特别鲜艳;因此西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外。传统民居:平顶屋、蒙古包。食物:以肉和奶制品为主。
考纲: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应用)
青藏地区:
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气候特征是气温低,降水少。地形特征是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是高寒牧区,畜牧业中主要畜种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主要是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穿着上主要是藏袍,早晚保暖,中午时方便的露出一支胳膊散热。一般藏民一天两餐,上午十点左右,下午四点左右。食品以酥油、牛肉、青稞酒、糌粑等为主。
考纲: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位置。(应用)
西北地区的位置:大兴安岭一乌鞘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考纲: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位置。(应用)
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考纲: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位置。(应用)
南方地区的位置: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与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考纲: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位置。(应用)
青藏地区的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考纲: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理解)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考纲: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理解)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考纲: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理解)
南方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考纲: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理解)
青藏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考纲: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气候特征。(应用)
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考纲: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气候特征。(应用)
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武汉气候
考纲: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气候特征。(应用)
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少雨。
考纲: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气候特征。(应用)
青藏地区气候特征:常年低温、少雨。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北方地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沈阳、大连。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
京津唐工业基地:核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有利条件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捷的交通运输,雄厚的技术力量。
林业:东北林区。
种植业: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南方地区种植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区谷地和低山丘陵的缓坡,以及盆地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南方地区渔业分布: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长江及其支流。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地处长江三角洲,有丰富的工业资源;水陆空交通发达,有统一的电网;区内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雄厚(劳动者素质高);有广阔的经济腹地--长江流域(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区能源资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发展不平衡。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外向型经济,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许多我国著名的侨乡。深圳、珠海地处珠江口两岸,是我国首批确立的济济特区。与之相邻的香港、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珠江三角洲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毗邻香港、澳门和南海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服装、电子、通信设备、玩具、电气机械及器材。
产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末,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曰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西北地区畜牧业分布: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宁夏滩羊)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青藏地区的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了解)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黄河沿岸的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应用)
北方地区:
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降水较多的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于铁路干线沿线。
华北平原人口城市分布密集、均匀;因为华北平原气候宜人、温度适中、资源丰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壤肥沃。西安和太原就分别位于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应用)
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共有上海、南京、武汉3个,本区人口、城市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也是我国水稻种植业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
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共9个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多。
四川盆地:盆地内河流众多,人口、城市沿河流分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称为“天府之国”。
东南丘陵:东南丘陵以南岭为界,以北是江南丘陵,以南是两广丘陵,东部以武夷山为界,是浙闽丘陵。人口、城市主要是沿河、沿海分布。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应用)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沿交通线、河流、绿洲分布;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水源。
考纲: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应用)
青藏地区:
柴达木盆地的人口数量少,分布密度低,城镇人口比重高,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沿河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
青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有水源,环境好,适合人生活。
考纲:理解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理解)
北方地区:
东北地区冷的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弱。东北地区湿的原因:距离海洋近,降水量与华北差不多;纬度高,蒸发微弱,土壤和空气中水分较多。
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都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关。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东北气候冷湿,农作物基本上一年一熟?。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冰雪广布,是冰雪世界。巍巍长白山绵延千里,贯穿省境东南部,茫茫林海中,红松、长白落叶松等林木高大挺拔,因此东北地区的吉林素有“雪原林海”之称。这些是发展旅游业的很好资源。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是温带季风区,是过渡性地带: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从农区向牧区过渡。农业只能发展适量的种植业和畜牧业。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窑洞。由于黄土的直立性质,气候干燥,少雨,窑洞冬暖夏凉。
考纲:理解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理解)
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盛产水稻,是“鱼米之乡”。长江航运发达,是“黄金水道”。五大淡水湖、长江及其支流为淡水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川盆地: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里气候温暖,降水较多,河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水稻、甘蔗、油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有“天府之国”美誉。
云贵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间多山间盆地,有典型的喀斯特风貌,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因红壤分布,又有“红土高原”之称。对农业的影响:因其土壤中石灰岩广布,且崎岖的喀斯特地形,所以对种植业生产不利;但高原中间多山间盆地,且盆地土壤肥沃,地面平坦,且拥有许多断层湖,所以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东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红壤广布,酸粘瘦,适合种植茶树。植被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为主。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珠江三角洲: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基塘农业: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热量十分充足,降水极为丰沛,农作物全年都能生长。这里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考纲:理解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理解)
西北地区: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干燥。自然景观变化从东向西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种植业发展绿洲农业(新疆盆地及天山北麓)和灌溉农业(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米粮川”。主要农作物:水稻、谷子、高粱。耕作制度:一年一熟。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特色牧业:温带草原牧业(内蒙古),山地牧业(新疆天山);优良畜种: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牛和三河马,宁夏滩羊。
传统民居:毡房又名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苍穹式室庐。蒙古包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因而毡房是反映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民居的景观。平顶土房:屋顶平、墙体厚、窗户小,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窑洞:降水量小且干燥,多沙漠戈壁。
考纲:理解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理解)
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
牧区主要是高寒牧区,畜牧业中主要畜种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它们相对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区来说,主要有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更为优越;地势更为平坦;土壤更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
考纲: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黄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灌溉水源。城市多沿河分布。
考纲: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长江流域为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灌溉功能(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运输功能、旅游功能。发展淡水渔业。开发水能资源。城市多沿江分布。
考纲: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塔里木河:水文特征是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散布于河流两岸和盆地边缘的灌溉绿洲,是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之所。目前,流域内仍以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和棉花,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粮基地,此外,也是新疆库尔勒香梨、杏、薄皮核桃、伽师瓜、石榴、无花果等特色果品园艺产品基地。
考纲: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的降水主要和西南季风有关。由于谷地向西南方向开敞,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顺着谷地向里进入,随着地形的不断抬升,降下丰沛的地形雨。有利于发展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带断裂所致,其谷地曲折,落差大,有利于开发水能资源。
考纲: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的降水主要和西南季风有关。由于谷地向西南方向开敞,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顺着谷地向里进入,随着地形的不断抬升,降下丰沛的地形雨。有利于发展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带断裂所致,其谷地曲折,落差大,有利于开发水能资源。
考纲:根据材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理解)
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多。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主要的农作物是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一年一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二人转。
华北平原: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半湿润区。主要的农作物是冬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煤铁石油和化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河南豫剧。
黄土高原:黄土地为主,气候干旱半干旱状态,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和苹果。陕北民歌。
考纲:根据材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理解)
南方地区:
四川盆地:周围为山脉海拔约200--500米,是由于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但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四川盆地周围是山脉)。
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约50米以下,主要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从面积来看长江中下游平原大于四川盆地,海拔也较低,但由于河湖众多平原较为破碎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夏气温差异大;云贵高原四季如春。虽然长江中下游平原比云贵高原纬度高,但云贵高原海拔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坦,云贵高原地表崎岖。
考纲:根据材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理解)
西北地区:
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是山地牧场。
西北地区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夏秋时节千里绿海,牛羊如云;中部,降水明显减少,但黄河沿岸却形成了大规模的农作区,如河套平原、银川平原;西部,除一部分山地和受西风显著影响的地区外,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考纲:根据材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理解)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经济基础也不尽相同,所以经济的发展优势也不相同。
第一,要考虑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情况;
第二,要考虑经济基础,自身实力,历史人文、地理文化;
第三,要考虑国家需求、人民利益;
第四,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举例一: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带来的积极影响: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充足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举例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国家层面的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举例二:西气东输路线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举例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意义: 社会意义: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生态意义: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考纲: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了解)
举例三:南水北调工程路线
考纲: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理解)
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香港、澳门是我国仅有的两大世界性自由港,发展经济、贸易的经验丰富,人才、技术、资金基础雄厚,是祖国内地企业在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内地与世界各地联系的重要桥梁。香港、澳门回归后,在祖国的支持下,香港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了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澳门则努力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内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厂房、能源、淡水、日常生活消费品和众多廉价的劳动力。
香港的优势: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经验、雄厚的资金。
考纲:运用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应用)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当地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进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同时可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使港澳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取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增加了就业机会。
考纲: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应用)
黄土高原因土壤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
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工程措施(修建堤坝)。甘肃省庆阳市南小沟治理经验。
考纲: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应用)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土地退化形式有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荒漠化原因有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过度放牧、樵采、垦荒。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等。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沙坡头治沙成效。
考纲: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应用)
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枯,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其中自然原因就是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干旱,容易造成沙漠化;人为因素是人类为了一己私利而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滥砍乱伐,使得植被减少,加快了沙漠化的进程,水土流失严重,使环境恶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保护措施: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要求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改善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考纲: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靠要素和环境资源的禀赋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产业,,随着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趋紧,人口机械增长过快,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即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转变,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其中,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产业将转移出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考纲: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
西北地区:
牧民由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有利于儿童教育和老人养老;由传统的钐镰打草转变为割草机打草,减轻劳动强度。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提质增效:发展家庭牧场,推进标准化养殖、组建现代集体牧场,使贫困户抱团发展、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行草牧旅结合,促进融合发展。
考纲: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
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生态环境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能源基地及城市化建设: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条件。
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到用上自来水;耕地多,缺水,产量低,兴修了水渠,及时灌溉,粮食产量提高; 异地搬迁后,发展养殖业 和蔬菜种植业等,增加收入;修建沼气池,生活便利;修建学校,教育条件改善;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变化。
考纲: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应用)
自然地理特点: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历史文化传统:北京具有50万年的人类生活史,3000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另有四合院、胡同、京剧、曲艺等。
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城市建设成就: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国际传媒中心、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中关村科技园区。
考纲: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应用)
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领土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众多的岛屿组成。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
考纲: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应用)
台湾山脉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山麓地带应该是热带植被。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植被变化为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亚寒带植被-高山灌丛及草甸等,因此气候的垂直变化引起了植被的垂直变化,使得森林树种丰富。
出口导向型经济:20世纪50年代,主要出口农产品;60年代以后,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
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文化一脉相承:出土的石器、陶器、铜器等文物证明,两岸在经济、文化上联系从未间断;台湾汉族人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广东,语言、文化、风俗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行政管辖:明末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清朝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设行省;清末,日本侵占台湾,抗日战争后,台湾回归祖国。
考纲:根据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应用)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山西陕西云南的煤、新疆的石油、四川新疆的天然气,还有某些省份的有色金属),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旅游、地质(火山、喀斯特地形、地热)资源丰富。人口: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更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措施。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了,很难恢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