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9 17: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明朝灭亡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阅读有关明朝末年社会状况的材料,学会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末内外交困的局面;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
难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废除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这些措施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买下了隐患。
教师:到了明朝中期,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二)、讲授新课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朝政腐败的内部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4—85页。总结政治腐败的表现: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皇帝”
材料二:
明熹宗朱由校当政时期,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沉浸在做木工里面。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所以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材料三:
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经济上大肆搜刮民间财富
阅读教材85页,找出搜刮财富的表现: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自然灾害
请同学们阅读85页,第二段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表现:
学生: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教师设问: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启示?
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 。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2、外部威胁: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后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8月11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后金对大明朝虎视眈眈,司机南下。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阅读教材85页,概括明末农民起义是知识点:
(1)、爆发的原因
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
(2)、代表: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3)、口号: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4)、发展:大顺先以西安为京师,随后曾迁至北京,领土一度囊括中原多个省之范围。
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京城,1644年,李自成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崇祯帝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吴三桂,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三)、课堂总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 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四)、课堂练习
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C  )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宦官专权
2、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B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
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激化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朝政腐败的内部原因:
2、经济上大肆搜刮民间财富
3、自然灾害
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爆发的原因
2、经过
三、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的兴起
2、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