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帝(明思宗)
李自成(李闯王)
皇太极(清太宗)
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称雄的局面: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怀抱中兴梦想,试图一统天下;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皇太极在辽东建立大清,虎视中原。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一个开国大帝,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明熹宗 魏忠贤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怀抱中兴梦想,奈何无力回天。
——亡国之君崇祯帝
1.政治腐败
刘瑾
魏忠贤
探究: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一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政治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激化之时。东林人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东林党争
大臣结党营私
史料研读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一
材料二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动荡不安
明《流民图》局部
政治腐败的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知识小结
2.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局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想一想?
陕西勇猛举义旗,欲以大顺代大明。
——起义领袖李自成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主要原因)
②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
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响”、训练军队的“练响”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响”,合称“三响”。
1、李自成起义原因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李自成
爆发
地点 领导
人物 口号 建立
政权 历史
功绩 采取的
措施
请同学们完成:
陕西北部
李自成
均田免赋
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西安)
1644年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学习与
探究
李自成大顺政权印信
1627年
1643年
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京师,明朝灭亡
1644年
张献忠称帝
1645年李自成牺牲地
2、经过
陕西北部起义
进军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攻克西安:
1644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攻克北京:
(1644年)
明朝灭亡
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明朝统治长达276年)
崇祯皇帝自缢处(煤山,今景山)
“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意义?
微思考
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符合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因此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读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均田免赋”
军纪严明,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材料研读
向贫苦百姓发放钱粮
结果:1644年4月,百万大军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崇祯帝自缢。
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农民起义
崇祯帝自缢之处
智勇双全继汗位,鹰扬天下入中原。
——开国大帝皇太极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国都赫图阿拉(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1635年,皇太极改女贞族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国都在盛京(今沈阳)。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努尔哈赤
皇太极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汉人:别以为我们不认识你了,我们还记得你灭北宋的仇,你现在又换了马甲又杀了回来!
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家人,尤其是圆圆,其实我也想汉族人当老大。
陈圆圆
吴三桂
山海关
吴三桂
清军入关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朝代
建国
统一各部
改国号
都城
元朝
清朝
成吉思汗
(铁木真)
忽必烈
元
大都
努尔哈赤
清
皇太极
沈阳(后迁都北京)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知识拓展
综合提升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农民起义)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1644年)
课堂小结
爆发根本原因
失败重要原因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C
D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B
B
历史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