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愚公移山
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
1.朗读(放录音),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
(2)齐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
讨论归纳:年老将少、路途遥远、工具简单 。
(4)分角色朗读第二、第三段。(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
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
(5)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
讨论归纳。(板书:帝令背走)
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通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远喻近,还可以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
讨论,小结: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难退却,何来“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能是诗人笔下的蓝图,更不要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其实,今天我们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种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5.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6.听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头描绘出来。
三、课堂练习
如以此为材料创作歌词,你会抓住哪一主题?请构思好后写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