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4~5 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写1—5各数。
[教学准备]教具: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科技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田字格。学具: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
学生活动: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
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预设:“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天上有几架飞机?”……
学生活动:若学生提不出问题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入学,对科技小组的活动还不够了解。通过课前的参观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教学1—5各数的意义
师: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
学生活动:数一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地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师: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活动: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交流解决。注意尽可能多地找图中的信息。
师: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这将是学生第一次通过观察信息图,提出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来提数学问题,所以需要培养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规范性。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课堂上,教师会通过让学生提类似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引领。另外,注意组织学生交流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最后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二)1—5各数的书写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
1.观察字形。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预设1:数字“1”像铅笔。
预设2:数字“2”像鸭子。
预设3:数字“3”像耳朵。
预设4:数字“4”像旗子。
预设5:数字“5”像钩子。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们能记住他们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些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他们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谈话: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记住这些数字的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师:“1”这个数字自己来写一写。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
师:对“2”和“3”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观察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再让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
学生活动:先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再观察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最后再描红。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
师:对“4”、“5”这两个数字,同学们先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再写一写、比一比,同桌互相纠正。
学生活动:先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再与同位写一写、比一比,互相纠正。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可能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学会了1—5的写法,所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重点是让学生观察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所以,让学生描述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很重要。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数一数。
2.(见图1)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见图2)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自己有什么收获?
预设:我会提问题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预设1:我会数数了。
预设2:我会写1、2、3、4、5了。
【设计意图】以与学生谈话为主,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下让学生找数量是1—5的物体,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