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分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青岛版(五四制)分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21 19: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对比、分析能力,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注意平时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纲、学具、课堂小测等。
2.引导学生在家帮助爸爸妈妈整理衣服,并注意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根据生活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请看大屏幕(见图1),小明和妈妈正在干什么?
生交流。
师:前几天,老师告诉大家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一下自己家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整理、观察了吗?
生交流。
师:能当妈妈的小帮手了,真是好孩子!回想一下:你和妈妈是怎样整理衣服的?谁能说一说?
组织交流。
预设1:每个人的衣服分开放。
预设2: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预设3: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放。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追问这样放有什么好处,做出评价后简要进行板书。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帮手。(指着板书)其实我们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在数学中就叫分类。(揭示课题,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整理观察,学生对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基本的分类活动经验,同时也体会了分类来源于生活的需要。
二、联系生活,在对比中观察,体会分类意义
(一)自主整理书包
师:知道了什么是分类,你能自己整理一下书包,把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齐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小朋友动作真快,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学生交流。
教师评价: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东西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整理书包,寻找身边分类现象的活动,使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二)对比两个文具店整理的情况,明晰分类整理
的好处
师:听说,小鹿和小熊的文具店今天开业了,想不想
去看看?课件出示——小鹿的文具店(见图2)怎么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是啊,东西摆放得很整齐。买什么就到摆什么的地方找。如果顾客想买练习本,在哪拿呀?
学生交流。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是不是?再来看——课件出示小熊的文具店(见图3)。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师:这么乱,如果顾客想买东西了,容易找到吗?小熊的店里有什么,我们一样样地摆一摆。
教师点击课件(见图4),每点一样物品,引导学生说出物品的名称。把所有的物品都呈现出来,无序摆放。
师:小熊文具店所有的文具都在这儿了,你能帮小熊整理放回货架吗?怎么整理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同样的物品放一起,行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教师点击课件,师生一起先把2个书包放一起,再整理铅笔盒、彩笔……(见图5)物品分好了类,然后再依次放到货架上(见图6)。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熊的文具店整齐多了,大家找东西时会特别省事。分类整理是不是挺有好处的?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鹿和小熊的文具店物品摆放的对比、小熊的文具店物品摆放分类整理前后的对比,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冲击,从而深深感受到分类的好处,体验分类的意义。在帮小熊整理文具店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有序地整理分类。
三、尝试分类,明确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小熊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看:是什么?(见图7)漂亮吧?这些漂亮的树叶就装在袋子里,想不想动手分一分?
学生交流。
师:请你打开它,把树叶倒出来,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然后动手分一分。比一比,看谁分得快。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尝试分类。
教师巡视,加强指导,适时评价。
师:都分好了吗?大家是怎么分的?谁能说一说?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听,看看他的分类方法和你的是不是一样。
学生上讲台交流自己的的分类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见图8)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思维角度也不同,设计的“分树叶”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标准分类,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学生经过动手分、交流展示、分析比较的过程,可以体会到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也不同。
四、提供平台,组织多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分类。大家学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
1.把水果圈出来。
师:请看导学提纲第一题(见图9),把水果圈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你是怎样圈的?
学生交流。
师:这样圈行吗?做对的同学请在右边的小方
框里给自己画一颗小星星。
2.把动物圈出来。
师:请看第二题(见图10),把动物圈出来。圈什么?对!动物。
师:这位同学不仅圈完了,而且还在认真检查,这个习惯真好。谁来说说你圈了哪些动物?
学生交流。
师:做对的同学请在右边的小方框里给自己画一颗小星星。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的画“?”,水里游的画“○”。
师:看,下面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你能给这些动物(见图11)分分类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随后组织交流与评价。
4.把不同类的圈出来。(见图12)
师:前面的题目,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继续看下一题。
学生完成。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答案?你为什么这样圈?
学生交流,师评价。
【设计意图】圈一圈,画一画等多样练习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分类活动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课堂小结,及时交流评价,力求升华新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有关知识,大家积极发言,动脑动手,表现非常棒,老师特别高兴。你高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及时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的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关注知识技能,也关注其他目标。方式除了老师对学生评价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六、拓展延伸,做到知识迁移
师:今天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做到充分张扬个性。
[板书设计]
分类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春 夏 秋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