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功 题型整理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二节 功 题型整理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20 18: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季学期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功》题型整理
【功的理解】
【恒力功的计算】
【总功的计算】
【变力功的计算】
【一对作用力的功】
一、功的理解
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
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
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
3、功的计算式:.
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式中F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方向与位移l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5)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
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货物时,若扛着货物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货物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货物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例题】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
B.力对物体做功小,说明物体的受力一定小
C.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没有移动
D.物体发生了位移,不一定有力对它做功
【解析】:力对物体做功多,根据,如果力很大,那么物体的位移不一定大,故A错误;力对物体做功小,如果位移小,物体受力不一定小,故B错误;力对物体不做功,可能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故C错误;物体发生了位移,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力对它不做功,故D正确。
【训练】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对提包的拉力没有做功的是( )

【答案】B
二、恒力功的计算
一个恒力F对物体做功W=F·lcos α有两种处理方法:—种是W等于力F乘以物体在力F方向上的分位移lcosα,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方向上和垂直于F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和,则F做的功;一种是W等于力F在位移l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体的位移l,即将力F分解为沿l方向上和垂直于l方向上的两个分力F1和F2,则F做的功

功的正、负可直接由力F与位移l的夹角α的大小或力F与物体速度v方向的夹角α的大小判断.
【例题】一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经秒后撤去,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又经秒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对物体做的功、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如图,设,到作用力为,BCD作用力为,以向右为正向,向左为负向,有:
物体从A到B,由运动学公式得:2 -------------------⑴
-------------------⑵
从B返回A的整个过程: ---------------------⑶
-------------------------⑷
由⑴、⑵、⑶、⑷解得:  ---------------------------⑸
----------------------------⑹
∵ ∴由得 ------------------⑺
∵ ∴ ------------------⑻
【训练】一个质量为150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500N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求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做的功?

【答案】2000J,500J

三、总功的计算.
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由计算.
②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1、W2、…、,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

【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相对静止,当斜面体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位移时,求物块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做的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

【思路点拨】求各个力所做的总功,可用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来求,也可以先求合力再求功。
【解析】物块受重力mg、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的作用,如图所示:

物块随斜面体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零,所以

物块位移为,重力与位移的夹角为,所以重力做功
支持力与位移的夹角为,所以支持力做功

静摩擦力的夹角为与位移的夹角为,所以静摩擦力做功

各个力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
或者因物块随斜面体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零,合力F做的功,各个力所做的总功
【总结升华】根据功的定义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和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根据物理情景,画出相应的几何关系图,由图来判断力与位移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例题2】如图所示,板长为l,板的B端静放有质量为m的小物体P,物体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开始时板水平,若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物体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这个过程中(   )
A.摩擦力对P做功为
B.摩擦力对P做功为
C.支持力对P做功为
D.板对P做功为
【答案】CD
【解析】对P点受力分析,受重力G,支持力N,及斜面给其的摩擦力f,因物块保持与木板相对静止,则三力合力为零,受力分析如图:

因摩擦力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故摩擦力对P做功为零,AB错;板对P的作用力支持力N,摩擦力f,两个力的合力的合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板对P的作用力做功为,D对;又根据动能定理:,其中 ,故。
【总结升华】分析板对P的物体做功多少,需要考虑P受板块给的力有哪些,如单个力所做功无法直接计算,则可先求出合力,通过合力做功多少来求解,即。也可运动动能定理求解板对P的做功。
四、关于变力功的计算
恒力做的功可直接用功的公式求出,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该公式,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应掌握下列方法:
1、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微元法.
①分段计算功,然后用求和的方法求变力所做的功.
某人以水平拉力F拉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走一圈,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很显然,拉力F是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力,不能直接用公式来计算,于是我们设想把圆周无限细分,各小段位移分别为、、、…、,对于每一小段位移上的作用力F就成为恒力了,且F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于是在每小段位移上,力F做的功分别为F·、F·、F·、…、F·,把各小段力F所做的功加在一起,就是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即W=F·+F·+…+F·=F(++…+),因为++…+=2πR,所以有W=F·2πR.
这种思维方法叫微元分割法或微元法.曲线运动中的变力做功(主要是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常用微元法求解.上述拉力做的功等于拉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总路程的乘积.

2、用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
利用进行计算,如图所示,人站在地上以恒力F拉绳,使小车向左运动,求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拉力对小车来说是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但细细研究,发现人拉绳的力却是恒力,于是转换研究对象,用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来求绳子对小车做的功.

3、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可用平均力求所做的功.
4、用图像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我们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以Fcosα为纵轴,以l为横轴.当恒力F对物体做功时,由Fcosα和l为邻边构成的矩形面积即表示功的大小,如图(a)所示.

如果外力不是恒力,外力做功就不能用矩形表示.不过可以将位移划分为等距的小段,当每一小段足够小时,力的变化很小,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该段内所做功的大小即为此小段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整个过程外力做功的大小就等于全体小矩形面积之和,如图(b)所示.
【例题1】如图所示,将质量m的小球从A点松手释放。已知绳长L,偏角θ,求小球由A摆至B的过程中外力对小球所做的总功。

【解析】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要求外力对小球所做的总功,此题用求合力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细绳的拉力T是变力,合力也是变力。因此,该题只能分别求出各个力的功再求代数和。
其中绳的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总功为:


【例题2】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运动到竖直位置B时,重力mg、绳的拉力FT、空气阻力各做了多少功?

【思路点拨】计算功的问题要分析清楚是计算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
【解析】因为拉力FT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即.
重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摆球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AB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OB,且OB=L,所以.
空气阻力虽然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且任何时刻都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因此属于变力做功问题.如果将弧AB分成许多小弧段,使每一小弧段小到可以看成是直线,在每一小弧段上的大小、方向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即为恒力),这样就把变力做功的问题转化为恒力做功的问题,因此所做的总功就等于每个小弧段上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故重力mg做的功为mgL,绳子拉力做功为零,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总结升华】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可把运动过程细分,其中每一小段做功为Fl,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力与各小段位移大小之积的和,即.
【训练】水平拉着物块绕着半径为R的圆形操场一圈,物块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答案】
六、关于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
3、由不难判断,作用力做的功与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必然的关系.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力可以均不做功;可以一个力做功,另一个力不做功;也可以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也可以两个力均做正功或均做负功.
【例题】如图所示,在加速向左运动的车厢中,一人用力向前推车厢(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厢做正功
B.车厢对人做负功
C.人对车厢做负功
D.车厢对人做正功

【解析】:先确定人对车的作用力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方向,这里人对车除有手对车的推力F1外,还有个容易被疏忽的力:脚对车厢地板的水平作用力F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1做正功,F2做负功.由于车厢水平方向除这两个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做功正负难以确定.于是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受力情况较简单的人,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车厢壁向后的推力F1′和车厢地板对人向前的作用力F2′.这两个力的合力使人产生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合力对人做正功,表示车对人做正功,所以人对车做负功,故选项C、D正确.

【训练】关于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是( )
A.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一定做功
B.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都做负功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且两者代数和为零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自做功,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相互作用力做功的特点知,只有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