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0 13: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万历皇帝(爷爷)
天启皇帝(兄长)
魏忠贤
顾宪成等人组成的“东林党”
一、识 崇祯临危受命的局面
政治腐败
明代《流民图》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土地兼并
社会动荡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大后在明朝边防军队驿站做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李自成起义
看地图,找位置


原因:
明朝
政治
腐败;
陕西
大旱



农民起义
提出_________口号



建立
_______
政权



________年4月



_______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____年



进军______
攻克______
攻克_______
明朝灭亡
经过
河南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1644
崇祯帝
276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攻入北京,初期严肃军纪,将抢劫绸缎铺的2名士兵“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但很快农民军开始腐败,
李自成与其他首领瓜分宫嫔,畅饮宫中,唯一关注的事就是登基大典。由于招抚吴三桂失败,清军趁机入关,城内居民很多反水,加之领导集团内部发生矛盾,四月底撤出北京。
——《国史概要》



























绿



















京师
(北京)
沈阳
(盛京)
赫图阿拉
萨尔浒
山海关
宁远
兴城
新宾











明代辽东边墙

2、满



皇太极
万历十一年,明总兵李成梁误杀了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他的父亲塔克世。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1619年,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明军。
努尔哈赤




1. 推进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2. 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
3.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专勤南亩,以重本务”。
4. 招降收买明朝地主知识分子和官员。
皇太极改制
为攻打明朝奠定了基础
________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 次年,改国号为______。
1635
满洲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后金与蒙古兵十万,突破长城,兵临遵化,京城宣布戒严,是为“己巳之变”。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再次入关作战。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清兵再次南下。






面对内忧外患,崇祯帝如何应对?
1627年即位,
第二年改元崇祯
二、探 崇祯力求中兴的举措
崇祯二年元月,他即位不久,面对一个国匮民穷的烂摊子,毅然宣布停止苏杭织造。
某日思宗亲自到讲经台讲课,所穿内衣袖子已经破损,露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地把它塞进去遮掩。
思宗一贯勤于临朝,崇祯十五年七月初九临时传免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他幡然悔悟,虚心接受,特地亲笔写了敕令对大臣褒奖
——以上摘编自《崇祯传》
崇祯即位后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召见他问对付后金的战略,袁回答说“计五年,全辽可复”。退下后有人问具体如何打算,袁说“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在京城告急国库空虚紧急筹集军饷时,崇祯下令百官、太监一起捐款,总共筹得20万两,而李自成破城后,追赃筹款一共交出了5600万两。官员没有血战到底的,有的自杀,更多是排队要求李自成安排差事。
——摘编自《国史概要》


崇祯皇帝手下的大臣们表现如何?
满清
李自成
崇祯二年
(1629年)
己巳之变
崇祯十一年
(1638年)
清军南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
打败李自成
崇祯二年
(1629年)
甘肃起义
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均田免赋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攻占北京

攘外?安内?
朕自登基十七载,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首······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三、思崇祯命运悲凉的原因
材料: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一场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范围最大的大旱突降大地,千年不遇的大饥荒相期而至,“三百年未有之奇荒”
——《崇祯十七年》
材料:御史郝晋亦言:“…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 ——《明史》
天灾?人祸?
材料: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吴三桂父亲吴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闻爱姬陈沅(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明史》
必然?偶然?
材料:崇祯二年(1629),按照规定,银川驿站被撤销,驿卒们统统走人。一个驿卒无奈地离开了,这里已无容身之所,为了养活自己,他决定,去另找一份工作,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这个驿卒的名字,叫做李自成。
——《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铲除)奸逆……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明史》
?

材料:思宗(崇祯)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明清史讲义》
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非亡国之君的
亡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