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南京条约》签订 近代外交=屈辱回顾过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独立 自主 和平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是基于怎样的国际环境采取这一外交政策的?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国际形势: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严峻形势 )合作与探究1:中苏友好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首次提出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正式确定缅甸总理吴努印度总理尼赫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内容理解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
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 度和生活方式的权
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带来的影响?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对中国:
①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合作与探究2: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
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求同存异智慧感动世界 1945年结束的二战,极大推动了亚非拉大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独立的30个国家成了两大对立阵营中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这些国家的独立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和实现独立的亚非国家强烈的意识到,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他们之间必须团结合作起来------万隆会议1、会议时间
2、会议地点
3、会议特点
4、会议的目的
5、方针提出的背景
6、方针的含义
7、方针的影响 巴基斯坦发言人:
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历史再现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与会代表针锋相对会议偏离正轨、
步入歧途、
争执不下、
陷入僵局,
正中帝国主义下怀材料一:“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合作与探究3:1 “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 “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背景: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探究历史 2005年4月,
万隆会议
召开50周年2015年4
习近平
万隆会议
60周年万隆精神永不退色 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2个中国声音出现的的原因?1、政治:2、外交:3、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领导人物杰出的外交智慧初登舞台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崭露头角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大放异彩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随堂训练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
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A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A4. 万隆会议中,“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扭转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其中,“求同存异”中的“异”主要包括(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宗教信仰不同
D. 民族不同BA、内容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日内瓦召开
D、会议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关于日内瓦会议正确的说法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