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望岳》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望岳》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0 15: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 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他是谁?杜甫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望 岳
杜甫学习目标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理解内容,品味赏析诗歌
3、朗诵诗歌,领会思想感情教学目标:一、熟读成诵,声情并茂。能正确把握诗歌朗诵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四、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及做题方法。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历代文化也 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诗歌书写时代,被称为“诗史”;诗人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他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风光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握好诗歌的朗读节奏!岱宗:指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未了(liǎo):不尽。青:指山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苍翠的山色掩映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尽。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阴:山的北面。钟:聚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阳:山的南面。拟人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好在何处?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赏析“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之妙。 “割”字炼得极好,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心胸震荡。曾:同“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意:(望着)层云叠起,不禁心胸震荡,目送飞鸟归林,眼角几乎要裂开。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所致。 4.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都显得矮小了。5.尾联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写极望泰山风景,抒发理想)6.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望岳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不畏艰难 极望天地——抒情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思考:是什么使得全诗显示出一种激越、高昂的格调?①当时处于盛唐时期,天下太平,黎民安康;
②当时诗人正处壮年,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襟;
③泰山的昂扬挺拔给了诗人无限奋发向上的力量。根据理解填空:诗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诗人直接赞美泰山风光秀美,巍峨高峻的诗句是
诗中集眼前之景,心中之情的诗句是
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眺,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会回想起杜甫的那句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A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C1.本诗中“钟”“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⑴钟是聚集的意思,巧用拟人,赋予大自然以人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即割裂,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暗,明亮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矮小。写出泰山的巍然高耸,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的气势和???????????? 的景。?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
4.?“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 的特点。?
5.?“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参天耸立6.“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
7.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
8.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9.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有关“泰山”的诗句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界也;
“( ),( )”,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此第二境界也;(提示:陶渊明《饮酒》)
“( ),( )”,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