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大道之行也》 ——《礼记》孙中山及其题词孔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运,《礼记》名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知识点链接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读yù)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读kuì)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读dài)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写作背景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主要内容是辑录秦汉以前的一些礼仪论著。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学习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写作背景 因为孔子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正音,正确朗读jǔmùguānfènw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wùwéi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mùguānfènwù课文欣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施行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通“举”,选举是培养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因此动词,以……为亲,
奉养动词,以……为子,抚养成长同“鳏”,
老而无妻的人归宿职业、职分残疾人老而无夫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年人青壮年为社会效力幼年人终养天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憎恶扔不一定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发生大门理想社会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大同”社会。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一、词语积累(音): 与(jǔ)通“举” 睦(mù)
矜(guān)通“鳏” 长(zhǎng)
分(fèn) 恶(wù)二、词语积累(意):1.通假字:
与:通“举”,推荐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词类活用: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
帮你归纳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议一议: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
具体阐述: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男有分,女有归人人受到关爱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尽其力物尽其用4、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不满现实,向往美好激励人们,仍有意义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讲信修睦----------
3、男有分,女有归------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养”。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本文主旨: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他迫切希望一个美好的社会,本文通过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天下为公”的思想,这个理想虽然难以实现,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拓展延伸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世外桃源“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孙中山康有为:小康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1)作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2)作者迫切希望有什么样的社会
(3)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表述了一种什么思想?
(4)这个理想好实现吗?
(5)我们需要追求吗?
战乱的时代。一个美好的社会。“天下为公”的思想。
很难实现。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课堂练习根据提示回答:
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就是课文中的( )。
2、“大同社会”实行民主选举,即课文所说的( )。
3、“大同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天下亲如一家,即( )。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课堂练习:翻译下面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用门闩插门,这就是理想社会。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