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试卷(四)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咫尺的天南地北(距离很近)
山市晴岚(山峦)
峰攒雪剑(聚集)
B.保重将息(保重)
明雨收天霁(雪或雨后放晴)
吼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C.闲人取次展(随意)
布衣中(没有官职的人)
嫌命窘(困窘无奈)
D.出落着神仙(显现)
禾黍高低(农作物)
睡馄饨(同“混沌”,懵懂)
答案 A
解析 岚:山里的雾气。
2.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水万重书断绝(相隔千山万水,几乎读不到一本书)
B.眼阁着别离泪(眼里充满了因别离而产生的泪水)
C.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莺儿啼叫燕子飞舞,小桥流水乱花飞舞)
D.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读书反而有权力,不识字反而有钱财)
答案 A
解析 相隔千山万水,几乎断绝书信来往,音信杳然。
3.下列关于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赞美了天台山瀑布寺的优美和壮观。
B.《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一曲抒发了作者对朱帘秀的思恋之情。
C.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抒发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
D.《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讥时怀古,是一首咏史曲。
答案 A
解析 《天台瀑布寺》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是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4.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B.元代散曲主要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C.《天净沙》、《朝天子》、《一枝花》、《水仙子》、《看岳王传》都是曲牌名。
D.元曲有通俗和高雅之分。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属于通俗类。
答案 B
解析 A项“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C项《看岳王传》是曲题,不是曲牌名。D项《越调·天净沙·春》属高雅类。
二、填空题(12分,每空1分)
5.(1)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产生的新诗体,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
(2)元杂剧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关汉卿《赠朱帘秀》)
(4)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马致远《山市晴岚》)
(5)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张可久《天台瀑布寺》)
(6)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乔吉《重观瀑布》)
(7)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春》)
三、阅读鉴赏题(36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9分)
驻马听·吹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6.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的基调奇特、浓烈。
C.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D.“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的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
答案 A
解析 A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7.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满树的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2)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梅花能闻笛“惊落”;另外,通感和比喻的手法的使用使得笛声更加的具体可感,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3)这一句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9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注]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注 神仙环珮: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8.下列对本曲的前两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村”、“寒鸦”、“御街”。
B.连用名词,自然地组成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清新、寂然的图景。
C.景中寓情,“废”、“静”二字意蕴深厚,奠定了全曲伤感的基调。
D.特定的名词衔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加上“废”“静”二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
答案 B
解析 B项应为“死寂、萧疏的图景”。
9.“神仙环珮今何在”这句话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成。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这个问句开始,作者笔锋一转,便由废圃扩及整个西湖,拓展到天下兴亡、人世沧桑,抒写了对昔盛今衰、世事无常的慨叹。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0~11题。(9分)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②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蜓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丁固④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 ①观音山: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②避乖:远离尘世。乖,抵触。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④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
10.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B.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而“岁寒心”,指作者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C.“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
D.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了“眠松”的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
答案 B
解析 “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错。
11.诗言志,该元曲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物喻人(象征、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联系全曲分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13题。(9分)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 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12.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坡羊”是曲调;“西湖杂咏”是曲牌名;“春”是题目,与曲子内容相关。
B.“逋仙”指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C.“叩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管天色已晚、归途尚远也要游遍西湖。
答案 A
解析 “山坡羊”是曲牌名,“西湖杂咏”是题目,“春”表示这是“杂咏”中咏“春”的一篇。
13.请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尽情畅游、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2)异:薛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却不愿划船返回,还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畅快和兴奋;白诗直抒胸臆,“最爱”“行不足”绿杨阴下的白沙堤,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