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单元检测试卷(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单元检测试卷(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0 18: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末芙蓉花(树根)
饶商贾(多)
闺中只独看(妻子)
B.罟师荡桨(船夫)
君看石芒砀(石头又大又多)
倚虚幌(薄而透明的纱帷)
C.信难求(确实)
水澹澹兮(水波摇动的样子)
东南坼(分裂)
D.势拔五岳(超过)
正思戎马泪盈巾(指战祸)
皆似霰(雪珠)
答案 A 
解析 木末:树梢。
2.下列句子中,书写与原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答案 C 
解析 夜—叶。
3.下列语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一同在望月。)
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吐蕃侵扰西北边疆,诗人想到国难家仇,眼泪横流。)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黄了,鹰的眼力显得格外敏锐,奔马因雪化尽而轻快奔驰。)
D.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为三国孙吴的战事惆怅,只有闭门叹息。)
答案 D 
解析 只因皇帝不重视,自己空有孙武和吴起的谋略而不得一试,只有闭门叹息。
4.下列选项中,诗句、作者和出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三)》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D.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答案 B 
解析 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填空题(12分,每空1分)
5.(1)李白、杜甫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的两座高峰。跨越千年,梦回盛唐,让我们再来一次心驰神往的诗歌之旅!天姥山回荡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音,沧海之水点燃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信念;草堂之下传来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济世声响,诸葛祠中传出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一叹。
(2)唐代诗人或吟咏田园之乐,怡然自得;或高歌大漠雄关,慷慨激昂。请听《渭川田家》王维在徐步轻吟:“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幽州台上陈子昂正慷慨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塞外雄关王昌龄喟然长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阅读鉴赏题(3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9分)
畏人[注]
杜 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 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的“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在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万里清江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D.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答案 A
解析 A项应是突出了身处他乡的漂泊之感。
7.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所写是作者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就连马都不愿意从这里走过。首联中写的虽是早春的美景,但作者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颔联写作者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失意的作者倍感孤独、渺小;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所以在尾联中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作者的处境与内心的孤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 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晋书·张华传》载:“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有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更是惆怅倍增。
B.“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丰富:有惜别的含义,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也表达出了伤怀之感,为友人被贬而引发的感伤更加浓厚。
C.一个“嗟”字表达了慨叹之情,由友人的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D.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诗人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体现了此诗舒展自由的特色。
答案 C
解析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评价不当。
9.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高超,仕途坎坷,以及世道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②借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③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9分)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②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颈联写“山牵别恨”“水带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答案 C
解析 “直接”错,应为委婉含蓄。
1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写游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诗歌开头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诗人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诗人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9分)
题铁门关[注]楼
岑 参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注 铁门关:位于古丝绸之路中线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西北。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极目”写出了诗人用尽目力远望的神态,“少行客”表现出铁门关的荒凉。
B.“终日”是整天的意思,“终日对石壁”,写出了铁门关小吏的执着与坚忍。
C.颈联采用工整的对仗句,写出了铁门关前道路的高险、弯曲和狭窄。
D.岑参,著名边塞诗人,此诗体现了其诗气势宏伟、苍凉悲慨的风格。
答案 B
解析 “执着与坚忍”错,应是“孤独与寂寞”。诗的首句点明铁门关的位置,铁门关在遥远的“天西涯”,极目远眺,也很少看到行人,这种情况下,“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守关的一个小吏,只能每天面对着石壁数日子,生活是极其孤独和寂寞的。
13.诗的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登楼远眺,为展现在眼前的奇危险峭、惊心动魄的景象所触动,头发都要白了。
(2)主要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为铁门关前面道路的险峻而十分忧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