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1 07:42:34

文档简介












准 考 证 号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21.(2分)
22.(4分)





23.(6分)
( )
( )
( )
24.(4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2.(4分)(1)

(2)

13.(3分)


14.(4分)




15.(6分)




19.(1)( 3分)

(2)( 4分)



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 答题纸



缺 考
[ ]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场号
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域

1.根据阅卷方式填写
2.选择题用2B铅笔
填非选择题用0.5毫
米及以上黑笔书写
3.请在区域内作答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注意事项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选择题:(共12小题,第3题2分,其他每小题 3分,共35分)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 6 [ A ] [ B ] [ C ] [ D ] 1 7 [ A ] [ B ] [ C ] [ D ] 1 8 [ A ] [ B ] [ C ] [ D ]



非选择题
8.(3分)



11.(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00






600





700






8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作文(40分)





100






200






300





4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1页(共2页)


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2页(共2页)


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23分)
1.答案:D A.“艾篙”应为“艾蒿” B. “置疑”应为“质疑”“笞”应读chī C.“萃炼”应为“淬炼”
2.答案:B. 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此处应该使用“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强调网络有空子就钻的癖性,“无孔不入”符合语境。
3.答案:B. 乙句 “客观世界”和“审美教化”前面的破折号去掉,都使用括号,因为它们分别属于解释“对象”和“功能”的解说内容。
4.答案:C A项,句式杂糅,“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应为“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或“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B 搭配不当,“发扬”与“重要作用”不搭配 D中途易辙,即结构混乱,“孟晚舟在......之前”后面缺少相应的谓语,就另起主语“加拿大”,故应改为“在孟晚舟被捕事件之前”。
5.答案:B ②⑤⑥④①③
6.答案:D 其他三项均使用设问修辞手法,D项使用夸张手法
7.答案:C 张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6%BA%A5?/?33423"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的《五人墓碑记》不是原始碑记。
8.答案: 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获得的是快乐。
债: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
二、(26)
9.答案: D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这一说法不准确,应该是“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另外“所以人工智能服务是相对安全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10.答案:C A项中的“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的说法与原文的意思恰好相反,根据原文第四、五、六等段落可知,“身份认证信息”应比“内容信息”重要。B项中的“用户的‘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理解有误,原文第六段“这部分信息……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可见只是“有时”要让渡给商家。D项“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是为了指出商家侵犯人们的“内容信息”,其实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11. (3分) (1)坚守保护人类基本权利的铁律不放松 (2)科学合理使用人类让渡的信息
(3)加大对商家利用人工智能滥用人类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 (每点1分)
12.(4分)
(1)不被理解却无法解释的无奈,(1分)打伤了女弟子的悔愧。(1分)
(2)对女弟子去教会学校的愤然,(1分)对自己无法传授传统文化的失落。(1分)
13.(3分)不可以删除,本段既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1分)又从侧面写出了先生教书水平高、重视培养孩子不贪吃的美好品格(2分)。
14. 信仰因素。文章第二节写道:“老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终日茹素,每月里还有六天斋期;就连惩罚我,也是要我跪在佛前念 “白衣咒”和 “心经” ;新年里,更每天大清早套上一串念佛珠,跟着他敲小木鱼念阿弥陀佛。(这是他飘然隐去的根本原因。)(2分)
性格因素。老师是传统文化大师,教我习经典,写大字。可是教会学校教我念“A、B、C、D”“X+Y=Z” ,念《圣经》,他无法接受我学习西方文化的事实。(这是他飘然隐去的重要原因。)(2分)
时代因素。西方文明的闯入让他感叹“斯文扫地”,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他飘然隐去的直接原因。)(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15. (6分)
儿童视角可以真实再现童年琦君对家庭教师的惧怕,(1分)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严厉的教师、(1分)虔诚的佛教徒(1分)的形象。
成年视角可以全面客观的表现成年琦君对家庭教师的崇敬与怀念(1分)。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严而有爱(1分)、醉心于传统文化、秉性刚直的高人隐士形象(1分)。
3、(31)
16.答案:C “殷”意为“深切”,“矜”意为“骄傲”
17.答案:D 均为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A之:主谓间取独 /代词,代指王权 B而:转折连词/并列连词 C以: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
18.答案:D.“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谏太宗十思疏》节选部分并没有这样对比。
19.(3分)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多划少划均为错,错2-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7分)
(1)竭尽诚心待人,那么像吴越这样的世仇之国也能团结为一个整体,傲视别人,就是亲骨肉也会比变成陌生人。
(2)亲近狎昵您的人奉承您的旨意而不肯说意见,被您疏远的人畏惧您的严威而不敢进谏,这样不断延续下去,将使您的圣德亏损。
附录:《十渐不克终疏》节选翻译
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
骄傲情绪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享乐不可极端化,志向不可过偏、过高。这四个方面,前代君王由于处理得好而得福,深明事情的贤人也认为应该深加警戒。陛下在贞观初年,孜孜追求,毫不懈怠,委屈自己而顾念别人,总像是还怕自己做得不够。近年以来,已经出现骄傲放纵的苗头,仗恃功业之大,蔑视前代君王,认为比前代圣人智者还要贤明,心里轻视当代人才,这是骄傲情绪在滋长。想于什么,都任情由意,即使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而听从劝告,终觉违心背性、耿耿于怀,这是欲望在走向放纵。志在嬉戏游乐,感情总不厌倦,虽然还没有全然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治道治国,这就是享乐将要走向极端了。天下安定,四夷敬服,仍然驱使兵马远征致讨,这就是志向过偏、过高了。亲昵款款的小人曲意奉迎您的旨意而不肯谈歧见,被您疏远的人畏惧您的严威而不敢进谏言,这样延续下去不改变,您的圣德将受到损害。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九。
21.(2分)莺(黄莺) 思乡念亲(想念兄弟 思念亲人)
22.(4分)韦诗先是直抒胸臆,点明自己冷寂孤独的原因是思乡念亲,而结尾句以景结情,使诗人漂泊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更加深沉悠远;(2分)
崔诗尾联不写自己思乡怀亲,而是想象家中亲人寒食过后到了清明还在盼望着自己回去,以此从对方着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寒食日在异乡的孤寂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分)
23.(6分,每空1分)
(1)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2)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3)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5)素不闻诗书之训 蹈死不顾
四、(40)
24.作文评分,分五等。
一等(40—36分):立意较深,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
二等(35—31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30—24分):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16分):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基本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完全离题,或感情不健康,或文理混乱,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构思新颖有创造,或语言生动有文采,或书写美观端正、卷面整洁,酌加2—3分。
②错别字3个扣1分(重出不计)。
③300字以上600字以下,降等给分。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2页)


2018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1、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piǎo),和死去的艾篙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
B. 钱钟书的作品曾被置疑只是炫学的掉书袋,是碎片化的感悟而没有宏大理论框架,甚至某些引用只写书名没写具体的出版信息,也被拎出来作为不规范而被人大加鞭笞(tà)。
C.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萃炼与远古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绝望时,她会善意地走来,给你醍醐(tí hú)灌顶。
D. 须臾(yú)月出,大而无光,暗红暗红。荒原愈见其黑,景色凄厉犷悍。想到一些迷路者死在戈壁沙漠里的故事,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机世界的强大,想到故乡和亲人,都没来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罪魁祸首,但网络的无所不至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令人感伤的历史时空。[甲]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乙]文学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孤芳自赏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丙]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应运而生。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罪魁祸首 B. 无所不至 C. 孤芳自赏 D. 应运而生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 面对新一轮购房潮,我国近期出台了“认房又认贷”的楼市调控政策,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稳定市场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B. 文艺批评者既应当秉持艺术良心,坚守基本原则,又应该与时俱进,继续发扬传播时代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发挥应有的时代影响力。
C. 因“霸坐”等非理性事件而被人们持续关注的“巨婴”们,虽已成年,可心理往往还滞留在婴儿期,他们缺乏道德规则意识,一旦遭遇超乎预期的情况,就容易情绪失控。
D. 专家指出,孟晚舟在被捕事件之前,加拿大一直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尤其希望加强中加经贸往来以减少对美国贸易的过度依赖,遗憾的是中加关系却因此事件而遭受严重破坏。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①《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②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③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④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⑤若就赏春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⑥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A.⑤②④①③⑥ B.②⑤⑥④①③ C.⑤⑥②④①③ D.②④①③⑤⑥
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B.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有《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著名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B.《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的战争题材小说,但作者没有完整地反映一场战役,也没有描写前线战斗的激烈情景,而是表现作者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
C. 碑记原是刻在石碑上,记述死者生前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写法上,原始碑记只叙述;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原始碑记。
D. 杂文属于散文,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杂文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丰富多样。“五四”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现实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文艺性论文。《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
8.从所给汉字中选一个字,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要求汉字形意解读恰当,字句联系合乎情理。(3分)
舒 债 劝 想 韵 诞 蹙 诩 湮 指
示例1.值—所谓“值”,就是行得正,站得“直”的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示例2.愧—心中有“鬼”才会有愧,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于人,无愧于社会,才
能问心无愧。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然而,有人反应,商家对用户的信息使用之快超乎想象。比如,有一次某教师妻子用他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他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他推送了大量女式衣服,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描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谈不上有个人隐私了。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你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遭到侵害,你的人身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威胁。
D.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所以人工智能服务是相对安全的。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B.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
C.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D.文章末尾作者举某教师妻子用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是为了指出商家通过使用人们的“内容信息”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商业营销。浙考联盟资料群700292070
11.联系全文,围绕“以人为本”,给人工智能在发展中保护人类隐私权提三点建议。(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7分)
家庭教师
琦君
①父亲过分疼爱我,自幼恨不得把我封在箱子里抚养,才五岁就特请一位老师教我认字块。稍稍长大,就读三字经、女四书、幼学琼林……直到十四岁,整十年的光阴,脑袋里尽是些不知所云的“之乎者也”在打转,黄金时代的童年,就被这位严厉的老师活生生的剥夺了。至今想起老师的尊容,尚未免心有余悸呢!
②老师四十左右年纪,秃头马脸,目光炯炯逼人,两排黄牙自出生以来从不洗刷,说是刷牙丧精神,非养身之道。因为老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终日茹素以外,每月里还有六天斋期,过午不食,十二时以前赶着吃了三大碗饭,午后就不进任何点心食物了。到晚上他不免饿火中烧,肝阳上升。我这唯一的学生,就做了他唯一的出气筒了。所以老师怕度斋期,我更怕度老师的斋期。
③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吾……宰吾……”“拍”,茶杯垫子已经飞过来,刚巧打在我的鼻梁上,打得我涕泪交流,却不敢哭出声来。鼻梁上起一块青肿,晚上向母亲哭诉,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老师可否以打手心代替扔茶杯垫子,老师一言不答,第二天,就向父亲辞馆了。幸父亲再三挽留,总算打消了辞意。从那以后,他不再打我了。背错了书,他就在香炉里燃起一炷香,叫我跪在佛堂里,眼观鼻,鼻观心,慢慢儿“反省” ,直至燃完了香,才得起立。最初几次,我跪得眼聋耳花,摇摇欲倒,可是不到时候不得起来。其后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跪在蒲团上,看炉烟袅袅,倒落得想入非非,比背“孟子曰……”总自在得多呢!
④老师叫我习大字,“磨墨如病夫,执笔如骁将”,“握拳透爪”,“力透纸背”,一大篇理论。可是习字对我就如上镣铐。一个红珠碟子放在手腕上,提笔悬空,脚踏实地,气沉丹田,目不得转瞬,心不得两用。老师在背后乘其不备将笔一抽,如被抽走了就被认为握笔不坚,字必无力,要重写。腕上红珠碟子如果翻下来,即是小腕不正,字亦不正,又要重写。就这样每天上一次刑,不知多少眼泪咽下了肚子。
⑤七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夸我字写得好,父亲高兴,要我写幅大对联,先把一个广东月饼放在我面前,写得好有赏。我看在月饼的份上,拿起笔来胡乱地在纸上爬行,还记得对子是:“莼菜鲈鱼人生贵适意,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父亲问我懂不懂,“懂,懂!”我说,管他懂不懂呢,眼睛老早盯在又油又甜的月饼上了。父亲又说一个“而”字要我造句,我毫不迟疑地说:“盘中有饼,取而食之。”父亲虽夸我已懂得虚字的用法,可是老师因我只知道吃总是大大不高兴。
⑥十年昏沉岁月里,我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生日与新年。老师究竟富于人情味,生日给假一天,新年自廿四日送灶神以后至正月初五日放假十二天。如今想起那鲜甜温馨的十二天,犹恨不能重返童年。过生日,老师要我跪在佛前念三遍“白衣咒”、一遍“心经”。新年里,更每天大清早套上一串念佛珠,跟着他敲小木鱼念阿弥陀佛团团转上十圈,才得“放生” 。初五以后,便是“新春开笔”,重度艰难困苦的日子了。
⑦十二岁那年,我家迁到杭州,正住在一个教会学校的斜对面,每天倚楼看短衣黑裙的女学生,生龙活虎似的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心中好不羡慕。我疏通了父亲的一位开明朋友,费劲唇舌说通了父亲,总算答应我考中学了,我费了三个星期补算学,居然“金榜题名”,考了第三。进了学校,我开始念“A、B、C、D”“X+Y=Z”,老师看了,不免喟叹斯文扫地。教会学校要念圣经,与老师的“白衣咒”“心经”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于是老师的去志遂决。他告诉父亲“尘缘已了”,“四大皆空”,要去五台山当和尚了。父亲不得不同意。
⑧ 老师就此飘然隐去了。
⑨今天我执笔涂鸦,饮水思源,仍不能不归功于老师的启蒙呢。

12. 根据语境,揣摩划线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4分)
(1)老师一言不答,第二天,就向父亲辞馆了。

(2)老师看了,不免喟叹斯文扫地。

13.有人说,第⑤段内容和题目“家庭教师”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14.文章第⑧段写道“ 老师就此飘然隐去了”,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老师“隐去”的原因。(4分)



15. 回忆性散文常使用“双视角” (双视角,在本文指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写作。通读全文,结合作者情感和老师形象,分析这种手法的妙处。(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大) 所言信矣 (确实,真实)
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矜放(矜持)
D.虽董之以严刑 (督责) 纵或抑情从谏 (纵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闻求木之长者 皆欲传之万代
B.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岂不以居万乘之尊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欲有所为,皆取遂意
18.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7分)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分)
译文: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4)
译文: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寒食 寒食
[唐朝 (?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tangchao?/??)]韦应物 (?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weiyingwu?/??) [唐]崔道融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江上闻莺禁火时,百花开尽柳依依。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故园兄弟别来久,应到清明犹望归。

21.这两首同题绝句,共同的意象是 ,共同的情感是 。(2分)
22.两首诗的尾联抒情方式各有妙处,请结全诗分别简析。(4分)



(3)名句默写(6)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 (荀子《劝学》)
(2)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3)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每个人如果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 页 (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