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化学专题5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原电池 _ 原电池(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化学专题5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原电池 _ 原电池(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5-21 17: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原电池
第一课时:探究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形成条件。第二课时: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和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并学会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研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树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为电力。 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2015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1、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燃烧蒸汽发电机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清洁地利用能源呢?分析火力发电点的能源转换方式和火力发电的利与弊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实现了思维模式的转换。学生兴致盎然,内心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探究渴望。一、以疑激思,引入新课二、对比实验,认识概念探究实验实验一 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记录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二、对比实验,认识概念实验二 用导线把实验二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二、对比实验,认识概念?实验三 如图所示在实验二装置的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二、对比实验,认识概念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1课时)
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二、对比实验,认识概念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认识原电池的概念。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实验2中“导线”所起的作用,为下一步理解原电池原理做铺垫。借助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原电池有一个更直观、清晰、形象的认识。三、设问引导,归纳原理问题一:铜片上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锌片和铜片上各发生了什么什么反应?三、设问引导,归纳原理问题二:氢离子变成氢气所获得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三:如何根据电子的流向判断装置的正负极?Zn片: Zn -2e- = Zn2+ (氧化反应)
Cu片:2H++2e- = H2 ↑ (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层层递进,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在问题引导中牢牢抓住“电子转移”这一中心,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动画的演示穿插在演示实验和设问引导之间,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从而更直观地、准确地掌握原电池原理。三、设问引导,归纳原理四、合作探究,分析形成条件: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四、合作探究,分析形成条件:四、合作探究,分析形成条件:CuSO4溶液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1课时)
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成条件:设计意图:采用开放式实验探究形式,利用刚学的知识和现有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科学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五、尝试新知,学为所用: 动脑动手设计一套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池装置。用品:铜片、锌片、导线、小灯泡、 水果(自备)请同学们边做实验边思考,化学电池由几部分组成,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水果电池连接好装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请你当医生 格林太太是一位开朗乐观的妇女,在她大笑时,人们发现她有两颗金属牙,一颗金牙是她财富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牙,那是一场车祸留下的,可是令她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后,她常常感到头晕、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见好转……
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请你当医生考考你年轻的化学家发现了什么?能不能为格林太太找出病因?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化




能间接:直接:装置原电池概
念构成条件工作原理作业:
课本P46 1题
导学案巩固练习●教学总结: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以能力提高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交流合作为手段。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驱动,学生在进行自主的知识构建;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感知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板书设计: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1课时)
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原理:
铜锌原电池:负极(锌片)Zn -2e- =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 +2e- =H2↑(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2H+ =Zn2+ +H2↑
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工作原理的探究-动画演示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