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正负数
教材第86~87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通过列举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难点:对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和对“0”的新认识。
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
老师说一句话,小组代表要快速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抢答对了得10分,抢答错了扣10分,没有抢答到的扣5分。其他同学做记录,看谁记录得既简明扼要,又能让人看明白。
零上5摄氏度;足球比赛进了2个球;今年,四年级共转来15名同学;王叔叔做生意,3月份赔了2000元;小刚家上个月共收入3000元;向南走3米。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师叙述,学生记录。
(2)反馈记录情况,集体讨论。
(3)利用意义相反的信息,用正负数进行表示。
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5℃。
如果进了2个球记作:+2,那么丢了2个球应该记作:-2。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的过程,体会用“+、-”表示的简捷性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介绍“+、-”读法及意义,体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1.海拔中的正负数。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如果把海平面定为0,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还要高8844.43米,这就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出示幻灯片)我国有一个地方早晚的温差特别大,早上在0℃以下,上午在40℃以上,这里的温度变化与它的地理特征有关,因为它比海平面还要低154米。如果把高于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低于海平面154米应该怎么来记呢?
小结: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不同的领域内,正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相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
师:学校门口商店的叔叔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能干,想请大家帮忙做记录员,大家愿意吗?
教师叙述,学生记录。3月份赚了1000元,4月份赚了800元,5月份赔了127元。
如果6月份的显示为500元,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盈利的数额用正数表示,亏损的数额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记录的时候,盈利很可能会加上“+”,所以在此处出现500元,让学生明白“+”可以省略。
3.存折上的正负数。
师:存折上也有很多数学学问,你们见过存折吗?想研究吗?张老师带了一个存折,你能看明白吗?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
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存入500元,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存入的数用正数表示,取出的数用负数表示。
4.分类、界定正负数和0。
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数据进行分类。
-200,99,-9,0,10000。
(1)像99,1000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2)像-200,-9,…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前面的负号不可省略。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请学生写一些正负数,并读出来。(让学生读写正负数,体会负数和正数有无数个)
设计意图: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借助实例,解释应用。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负数。
(2)电梯中的正负数。(出示“电梯按钮”幻灯片)
看电梯的按钮,说-1和1表示的含义、区别。并完成:李叔叔上五楼开会,刘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
(3)湖泊海洋的深度。当你往下潜十米时,你是在-10米的深度,如果再往下潜十米,你就在-20米的深度。
1.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题。
2.填一填。
(1)如果节约30吨水记作+30吨,那么浪费7吨水记作( )吨。
(2)如果卖出37个面包记作-37个,那么烤出42个面包记作( )个。
(3)如果体重增加3千克记作+3千克,那么-2千克表示( )。
(4)如果向南行20米记作+20米,那么-5米表示( )。
3.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2题。
可以在直线上画一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正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寻找能够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型,才能顺应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顺序。教师以现实生活素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进行讨论比较,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简洁明了。同时在学生记录、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因需要而思考,因思考而创造,经历了一种符号化和数学化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凸显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