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3课
宋 明 理 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
学体系。
因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受重击正统思想佛道冲击官方哲学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精神儒学的发展历程一、挑战与机遇——儒学之新境遇1、儒学之挑战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后来梁武帝数次“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 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儒学自魏晋以来
面临怎样的困境?随着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儒学自身来看,儒学正统地位为何会受到佛、道的冲击?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宇宙自然和人生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开始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材料三:2、儒学之新机遇一、挑战与机遇——儒学之新境遇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经过民族的迁徙和融合,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阅读教材12页第一自然段及历史纵横,思考:
儒学在魏晋时期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内容上:范围上:佛道传播三教并行二、传承与创新——儒学之新体系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周敦颐 张载 邵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程颢 程颐北宋五子1、群星璀璨2、思想盛宴二、传承与创新——儒学之新体系?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
致知?明道德之善达普遍天理“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根据上述材料,解释朱熹眼中的人欲,并指出人欲与天理的关系。简单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一:“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
伦理道德的欲望。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相对立。世
界
观“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识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穷理不必向心外探求,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2、思想盛宴二、理学与心学——儒学之新体系王阳明的一个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到一贼,对此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听了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暑天,他让贼脱衣,贼很爽快地脱了上衣。他对贼说:“天这么热,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冯友兰选集》指出故事中的 “良知” 具体指什么?羞耻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王阳明希望 人们加强
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在西安做生意的胡先生,几天前遭遇3名歹徒绑架,从容淡定的他和歹徒谈人生,谈家庭,还一起喝酒,最后唤起对方良知,将赎金从120万元降到10万元,绑匪临走时还说,即使将来被警察抓了也不怪他。 ——腾讯新闻3、巅峰对决二、理学与心学——儒学之新体系 “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地势无南北,
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
应知合处同。理;仁;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
专制统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反省内心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颢、程颐、朱熹“理”是世界本原“心即理”“格物致知”“致良知”
“知行合一”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王阳明思想大集合内心反省官方哲学,影响海外广泛传播三、精华与糟粕——理学之新思考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
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
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
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东华录》雍正朝材料一: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材料二:《明史·列女传》中记载的贞洁烈女,其中有守节养亲37人,殉夫44人,未婚殉夫11人,水灾因见男子裸体甘愿溺死3人,……总共300余人。
《清史稿》中记载的贞洁烈女,更增至500余人 。压抑、扼杀人性,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材料三:重礼轻法,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材料四:张载 某些学者认为理学来自传统文化的儒家道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都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
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名校校训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
已成功举办十年,10年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颁奖典礼》的每一次播出都是举国上下难以平静
的时刻。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名字,代表着一个个
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扑面而来。他们或因
舍生而忘死,崇高得让人感动;或因信诺而忠义,
真诚得让人感动;或因朴素而高贵,纯粹得让人
感动;或因善良而坚强,执着得让人感动;或因
大爱而无疆,无私得让人感动——100多位“感动
人物与群体”,跨过了年龄与性别的范畴,突破了
职业和地域的界线,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深深地烙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丰碑上。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宋明理学的精华与糟粕。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重男轻女,重礼轻法,
轻视个体自由,轻视自然科学。批判、继承;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 课堂小结伦理道德天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反省心外心内服务社会 结语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仍然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它曾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儒家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不仅是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
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
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2. 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
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
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
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课堂练习BA
3. 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
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
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BC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