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世界的聚落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和观看视频分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难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教
学
过
程
新
课
导
入
(多媒体播放课件)播放视频《世界的聚落》,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
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一、聚落的形态
1.形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聚落 。?
2.主要形式:包括 城市 和乡村,乡村又包括村庄和 集镇 。?
3.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
聚落形态
生产活动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交通特点
城市
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
稠密
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
交通发达便利
乡村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
稀疏 ?
房屋稀疏,建筑物低矮
交通欠发达且不便利
4.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大多 依山傍水 ,沿 河流 、山麓或公路分布。?
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特色
自然环境
墙体
窗子
屋顶
寒冷地区
厚
小
尖顶
寒冷多雪 ?
湿热地区
薄 ?
大
尖顶 ?
高温多雨 ?
干旱地区
厚 ?
小
平顶 ?
干旱少雨、日温差大、多风沙
教
学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 文化名城 、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
2.意义: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 文化精神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经济和 科技 发展水平。?
3.措施:控制 工业污染 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 过度旅游活动 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地势较低(地表平坦) 。?
(2)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B ,理由是 位于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 。?
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A.B两图中,反映东南亚民居的气候特点的是 B图 ,该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气温较高,雨季降水较多。当地的木楼或竹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
(2)A.B两图中,反映北非民居的气候特点的是 A图 ,该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 北非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墙厚和窗小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 。?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1)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层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成窑洞,冬暖夏凉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
竹楼防潮湿、通风散热,也能避虫兽侵袭
西亚的村庄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东南亚的高脚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2)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聚落形态
地形(平原)
团状且规模较大,易发展为城市
地形(山谷)
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水源(沙漠地区)
点状或带状,集中在绿洲上
交通
线状,沿铁路或河流分布,易发展为城市
多媒体播放微课《聚落》《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福建土楼》。
课
堂
总
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城市和乡村,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居民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落的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二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河网密集地区的村落多沿河流呈条带状;三是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史,并给子孙后代以深刻的启迪。世界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
板
书
设
计
世界的聚落
当
堂
达
标
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
A.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B.饮食的差异
C.功能差异显著,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密度大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C )
①便利的交通 ②平坦的地形 ③高山、荒漠 ④气候湿热 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是( D )
A.组团状,河流因素 B.组团状,地形因素 C.条带状,气候因素 D.条带状,河流因素
4.最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聚落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D )
A.古代的城堡和庙宇 B.皇家宫殿和陵墓 C.历代著名的壁画 D.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