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4张PPT)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4张PPT)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1 13:09:00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回顾历史玄奘鉴真郑和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古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独立 自主 和平《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你认为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探究历史独立、自主、和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当时中苏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探究历史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作用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探究历史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
行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亚非万隆会议1955目的: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友好合作关系。A国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一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B国发言人: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
C国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历史再现 理解历史历史再现 理解历史面对这些国家的敌视态度,你觉得中国代表团应该
如何应对这种局面?A 针锋相对地争辩,争吵。。。B 避免争论,不予反击。。。C 周恩来的会上发言。。。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探究历史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的评论 意义:这次会议上,周恩来的出色外交才能和外交技巧,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创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永放光芒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结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此原则的是( )
A.周恩来 B.丘吉尔
C.尼赫鲁 D.基辛格A2.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