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38张PPT) +2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38张PPT) +2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1 13:23:47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
近代外交=屈辱
回顾过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且看今朝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外交成就?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外交成就一: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
正式确定
正式确定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4.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合作与探究1:
阅读史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
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的时间:
2、人物:
3、1954年,周恩来访问

,分与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
5、意义:
印度
缅甸
尼赫鲁
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底
周恩来
外交成就二: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相关链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隆会议



探究点: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1)召开:
(2)地位:
(3)结果:
(4)意义: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有何作用?
材料一:“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
背景: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会议;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困难)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要意义)
万隆精神
合作与探究2:
阅读史料:
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万隆精神永不褪色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关链接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合作与探究3:
课堂小结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条外交新政策
两个国家表敌友
三国总理齐声明
四字方针万隆定
五项原则促和平
知识纵横:
自悟: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最想说什么?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2.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A
3.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
A.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建立外交关系
C.友好结盟
D.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A
4.“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B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6.岁月留痕,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如图所示记录的是周恩来参加(
)
A.西安事变发生后的谈判
B.中印双边谈判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7.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这一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8.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D